查看“贾湖文化遗址”的源代码
←
贾湖文化遗址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八千年前骨笛鸣== <font color="#800000">真的不能相信 你在泥土里躺了八千年<br> 曾经悠扬过的你<br> 如何忍得住八千年的凝噎无语<br> 深海一样黑的八千年长夜<br> 你像一条不能呼吸的鱼<br> 忽然被晾到八千年后阳光下<br> 被那么多双好奇的眼睛打量<br> 你觉不觉得晃眼<br> 这是一位诗人与八千年前骨笛的对话<br> 这骨笛就出自舞阳贾湖</font><br> ===六次发掘收获丰=== 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东,平面呈不规则的圆形,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br> 1961年,下放于贾湖村劳动的县文化馆文物专干朱帜在村东的沟坎、井壁上发现有陶片、人骨和红烧土等遗物,遂认为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9年秋,该村修筑护村堤以防水患,在施工中又发现一些石铲、陶壶等,此时正值裴李岗文化刚刚被发现,因此引起了河南各级文物考古部门的重视。1980年便派员前往调查,并当即确认这是一处[[裴李岗时期]]的文化遗址。<br> 1983—198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此进行了6次发掘,共揭露面积2358.7平方米,清理出房址45座、陶窑9座、灰坑370座、墓葬349座、瓮棺葬32座、埋狗坑10座,以及一些壕沟、小坑柱洞等,出土了一大批罕见的文化遗物,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br> 贾湖遗址的年代测定为距今9000—7800年,其经济形态为农业与渔猎业并举。在红烧土上发现的稻壳印痕以及灰坑中出土的炭化稻米,经鉴定为栽培稻,这与黄河流域的以粟、黍为主要作物有很大的不同,为稻作农业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又一例证。其文化特色兼具黄河、淮河、长江等地区新石器文化的特点。贾湖遗址的发掘对原始宗教,原始音乐和文字起源的研究均有重大的意义。 ===房屋建筑式样多=== 贾湖遗址发现的房屋平面以椭圆形为主,另有圆形、不规则形、方形和马鞍形等。建筑形式为半地穴式或浅地穴式,另有少量属干栏式或平地起建。门道以台阶式为多,斜坡式次之,门向不一致。房子结构以单间为主,多间房系多次扩建而成。房内居住面和墙壁均经过处理。灶一般分布在房中间或门道一侧。柱洞有两种:一种是承重柱,位于房中间或四角较粗大;一种是护围柱,分布在房的周围,起支撑墙作用。个别房内还有壁龛。<br> 半地穴式房屋是贾湖聚落的主体建筑形式,其建筑的主要步骤和过程是:第一步是根据聚落组织结构的要求进行选址测量,以定建房地点;第二步是从地面向下挖一个坑,其大小、深浅据建房要求来决定;第三步是挖柱洞,柱洞的方位、数量、大小均据房子的用途和形状而定;第四步是筑墙体;第五步是搭盖房顶;最后一步是铺垫居住面和修筑房内设施,居住面一般选择纯净的黄土铺垫而成,房内设施主要是灶址和黄土台两种,是与居住面一起一次筑成的。 ===分布密集的墓葬=== 早期贾湖人的墓葬与居址混杂一处,到了中晚期墓葬区与居住区才分离开来。由于贾湖人在此居住时间较久,所以墓葬分布十分密集。早期墓葬均分布于遗址西部,中晚期墓葬分布于遗址的西、中、东部,且有层层叠压和打破现象。墓葬绝大多数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壁垂直或口稍大于底,个别墓葬为圆角长方形和长椭圆形,规模悬殊不大。墓向以西向为主,其次为西南向。所有墓葬均未见葬具痕迹。从发据的墓葬情况来 看,这里以单人一次葬为主,还有多人二次葬、单人二次葬及个别的多人合葬等。儿童也葬于公共墓地之中,婴儿则以瓮棺为葬具,大多散乱地分布于居址之中。<br> 墓葬中的随葬品大多为实用器具,有的陶器、石器、骨器上还有使用痕迹,个别墓随葬的陶器为冥器。一般来说,随葬有石铲、石斧、骨镞、骨镖的墓主为男性,随葬有骨针、纺轮、石磨盘的为女性。在墓葬中还有随葬鹿角、猪下颌骨和其它零碎兽骨的现象,有的墓中还随葬有加工过的龟甲,大多数龟甲的边缘经长期使用把握而圆钝光滑,龟甲内多装有数量不等的小石子。这种现象应与原始宗教有关。 ===精美的文化遗物=== 贾湖人使用的生活器具以陶器为主。陶器的发明拓宽了人类的食物品种,改进了烹饪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因而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里的陶器以红陶为主,陶色不纯,烧制火候较低。从陶质看,主要有泥质陶、夹砂陶、夹炭陶等;从纹饰看,主要为绳纹,另有少量的方格纹、席纹、网纹、刻画纹等;从器形看、有双耳罐、罐形鼎、折肩壶、圆腹壶、方口盆等。因贾湖遗址发现多的陶窑,说明 陶器都是当地所烧造。<br> 贾湖人使用的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有锺、铲、镰、刀、斧、锛、磨盘、磨棒、研磨器、纺轮等。这些石制品不仅种类繁多,各种功能的器物较为齐全,而且制作较为精致,有的精雕细刻,堪称工艺品,反映了工具的主人具有高超的制石工艺水平。<br> 除了陶器和石器外,贾湖遗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骨、角、牙制品。人们对骨角制品的发明和利用的历史,几乎与石制品的利用同样古老。到了贾湖人生存的时代,骨角制品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骨角制品以鹿角、动物的肢骨为原料,除 用作镞、镖矛、凿、耜和刀等工具外,还发现有牙饰、骨环、骨叉形器、契刻骨板等。其中叉形器大多出土于墓葬中,置于成堆的龟甲上,也有个别握在死者手中或置于身旁。<br>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遗址中出土的25件7孔骨笛,这些骨笛多为墓中随葬之物,墓主多为男性。骨笛系用丹顶鹤的尺骨制作,经测音已具备七声音阶结构,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出土个数最多、现在还能用以演奏的乐器实物。<br> 还值得一提的是贾湖发现的龟甲、骨器、石器、陶器上有一些契刻符号。这些8000年前的契刻符号,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与商代甲骨文可能有某种联系,很可能是汉字的滥觞。<br> ===优美的自然环境=== 根据对贾湖遗址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和植物标本的研究,专家们对贾湖聚落的自然环境作出了如下推测:在附近的岗丘和山坡上,有稀疏的栎、栗、胡桃、榛等组成的落叶、阔叶林,林下或沟坎、断崖边生长着酸枣、柽柳等灌木丛,林中常有野猪、麂等动物出没。聚落的周围有广阔的以蒿属、菊科、藜科植物为主组成的草原,时有貉、梅花鹿、野兔等奔驰而过;聚落附近的湖沼水面上,莲、菱、莎草、水蕨等水生植物绽开朵朵鲜花点缀其上,水中有大量的鱼、蚌、螺、龟、鳖、鳄等动物浮游其间,水边常有獐、麋等 动物饮水嬉戏,有丹顶鹤、天鹅等翩翩起舞,不时传来声声啼鸣;聚落内外,偶见几株榆、柳、桑、梅等迎风摇曳;聚落周围,是先民种植的片片稻田,间或可以听见阵阵悠扬的笛声。<br> 舞阳贾湖遗址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被评为“20世纪河南十项重要发现”和“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返回至
贾湖文化遗址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