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一位援鄂医生的真实倾诉:说句心里话,我很失望。”的源代码
←
一位援鄂医生的真实倾诉:说句心里话,我很失望。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一位援鄂医生,讲述了她在武汉一家医院工作41天,平安归来之后,对“接受高规格待遇”的受之有愧。 她说,她只是尽了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而已,“英雄”这个至高称谓,受之有愧。“有一些人,没人知道他们的名字,没人关心他们,但他们一样走在生死边缘。如果医务人员是‘英雄’,我希望,他们也能让人记住,他们也是‘英雄’。” 以下,是这位医生的自述。涉及医生隐私,本文不具名址,亦不配医生图片。 01 医院发出通知那天,我在休假。 主任在科室群里说:“医院援助武汉有8个名额,分到咱们科室有两个。” 我没有回复。 二宝还不到一岁,还不会叫妈妈,老公刚刚做了一个小手术在休养,家里的事,里外都需要我忙,说实话,看到主任的通知,我第一反应是:我不主动报名,但如果组织需要我,点了将,我会无条件前往武汉。 有两个同事很快回复,主动请战。 其中,有一个同事是聘用合同工,她希望能有更好发展,主动请战不难理解;另一个同事和我的情况差不多。 挺惭愧的,纠结要不要主动报名时,主任来电话了,征求我意见。电话里,他强调了我业务能力强。 我没有犹豫,表示会克服一切困难,前往武汉。 我写下请战书,签下生死状,和医院另几名同事一起,前往省城,跟来自省内各地医院的同行集结,坐飞机前往武汉。 02 我是第一批援鄂医务人员,被分配到武汉市一家医院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 情况,比我想像中要严重很多。那些场面,就像打仗。 不想过多描述疫情暴发高峰期,病人一床难求,以及临死前的凄惨。有一个事实是,一些媒体高调宣扬的“医务人员防护装备严重不足”,只是个别医院存在的现象。我所在的医院,医务人员的防护设备,是齐全且充足的。 相反,我注意到,那些和我们同在一线从事清洁工作的工人,防护设备还没有我们的好。仅我所在的那家医院,因为防护不到位而感染新冠肺炎的清洁工,就有好几个。 有一个清洁大妈,在我值晚班时来到我的临时办公室,给了我一包方便面,然后怯声问我:“你们用的那种防护品,我能不能买到几套?” 她解释,她是一个公司临时招来的,被分到医院的重症区做清洁工,公司统一配发了防护设备,她担心口罩和护手套等反复使用会增加感染机率,想备一些专用的防护品。 我送给她几个口罩和几双手套。 交流中,得知她是滞留在武汉的外地人,因为封城回不了家,她和丈夫看到有公司招临时工,分配到医院做清洁工,每天有600元报酬时,就报了名。夫妻俩分别被分配到两家医院上班,专门负责医院的垃圾清运。 03 身为医务人员,在一线和感染者打交道,你们从新闻上看到我们工作时的苦和累,都是真实的;因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长时间不能上洗手间,生理期血尿混和一起,也是真实的;长时间戴着口罩,脸上勒出血痕,也是真实的。 但是,清洁大妈们累了,就蹲在医院过道的角落睡觉,也是真实的; 他们没有厚厚的防护服,活动的范围却在重病感染区,也是真实的; 他们没有住高档酒店的待遇,也是真实的。 那些天,打开手机,满屏都是对医务人员的至高称赞,但媒体对那些干着最脏的活,冒着同样风险的底层人,鲜有报道。甚至,他们承担的感染风险比医生更高,因为他们不是专业的,更没有医生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说句心里话,我很失望。 想起我的同行,写的一首诗,很有感触: 《微信搜索:cailixu1973》 请不要给我花环,不要给我掌声 也不要什么工伤、烈士,几等功 来武汉,我不是来欣赏樱花的 也不是来风花雪夜、接受吹捧 只想疫情结束能安全回家…… 如果可以,请你们去看看 那些灭顶的家门,是否升起了炊烟 火葬场那些流浪的手机 有没有找到主人 04 在武汉期间,很多故事令我感动。 我们住的酒店,离医院不远,最初来的那些天,是没有通勤车的。令人感动的是,有一天下班后,有武汉志愿者在医院门口等我们,车上写着标语:接白衣战士专用车。 那一刻,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后来才知道,这些人,都是自发组织,免费接送我们上下班的。 还有人免费给我们送餐,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同事和我说,武汉人懂得感恩。 我认为,我看到的清洁工、志愿者、运尸人,这些我们叫不出名字的人,这些和我们一样决战疫情的人,他们的付出,不是为了让我们感恩的。 就如我来武汉,并不是为了让武汉人感恩于我,我只不过是在执行岗位职责。 相比之下,那些冒着风雪,凌晨还奔波在武汉空冷的大街上的志愿者们,那些拿命博一份收入的清洁工、运尸人,他们干的却是额外的工作,他们何尝又不是在为武汉拼命? 05 在武汉工作了41天,我们第一批援鄂医务人员踏上归途。 大巴从酒店驶出来,武汉交警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最佳形象”护航我们返程; 路边,群众挥手致敬。 《微信搜索:cailixu1973》 场面真的好感人,大家都哭得稀里哗啦。 回到家乡,刚下飞机,家乡的交警同样以“最高礼遇、最深敬意、最佳形象”护航我们回家; 路边,群众同样挥手致敬。 场面一样感人,大家一样哭得稀里哗啦。 我也哭了。 武汉人民十里相送,家乡人民夹道欢迎。 抗疫期间待遇提高两倍,全国多地景区免费让我们游玩,部分酒店免费让我们入住,而且,我们还被称为“英雄”。我很欣慰自己是一名医务人员,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尊重与厚爱。 06 在家乡酒店隔离期间,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后,不知怎么的,我的脑海里反复浮现出的,是在武汉经历的那些人、那些事。 那些清洁工们,回家了吗?他们的归途,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那些无偿接我们上下班、为我们提供免费餐的志愿者们,他们回家了吗?他们的归途,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那些在白天和黑夜忙着搬运遗体的运尸人,他们回家了吗?他们的归途,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我翻出那个问我要防护品的大妈微信,问她回家乡了没。 她说,还没回,年前来武汉,就是来为老公看病的,没想到遇到疫情困了这么多天,等几天带老公看病住院。 她还跟我说了个事。 公司结算时,只按200元一天给她算工资,并不是招聘时承诺的600元一天。我的心堵得难受。 想想,真是悲愤。我们医务人员,援鄂归来,是临时工的可以马上解决编制,而那个清洁大妈,却连承诺的工钱都被黑掉一大半…… 07 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我是战疫英雄; 在媒体人的笔下,我不计报酬,我不论生死。 我,一名医务人员,因为恪尽职守,被宣扬“悲壮出征”。媒体聚焦下,我成了光环人物。 真的想说声抱歉。 这份荣光,我受之有愧! 医生拿命救武汉,因感染牺牲在岗位上的,被评为烈士,值得表彰。但有多少非医务人员,每天都在重症区域清理卫生,每天都在无偿为我们提供暖心服务,每天都和感染治疗无效死亡的遗体零接触……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感染了新冠肺炎,又有多少人因为感染而去世? 这是没有数据的。即便有数据,也是不会被评为烈士,受到表彰的。 真的想说声抱歉。 这份荣光,我受之有愧! 我们在灾难中冲锋在前,人们选择性地忘记我们本来就是从事这个职业的,就如:消防战士在灾难中冲锋在前,拿命守护岁月静好。 是不是,欠了那些消防人员救火归来的十里相送、夹道欢迎? 是不是,欠了那些默默无闻的清洁工归来的十里相送、夹道欢迎? 是不是,欠了那些不留名不为名的志愿者们归来的十里相送、夹道欢迎? 如果压根不欠,那么,我凭什么要享受这样的荣光?凭什么接受如此礼遇还能自豪? 08 我想说: 我确实为武汉拼过命,我曾8小时没上洗手间,曾5小时没喝一口水,也曾昏倒过,至今因为戴口罩脸上还有印痕……配得上高规格的欢送和迎接,配得上鲜花和掌声,配得上组织上的表彰。 但我必须强调一个事实: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就如消防员的职责就是救火救人。 疫情已经控制住了,武汉也迎来了曙光,那些清洁工、运尸人、志愿者们,回家的回家,留下来的还在继续战斗。可是,谁会关注他们的命运?谁又在意着他们? 他们,就像一粒粒尘埃,淹没在“十里相送、夹道欢迎”的光环之下。但在我看来,他们才是最有资格得到表彰的人。 谢谢媒体对我们的尊敬和赞赏,谢谢组织对我们的厚爱。 但我更希望,媒体能够把镜头,对准那些在灾难中为了拯救一个个生命而默默付出的人。他们的职业并不是医生,但他们面对的危险程度并不亚于我们,甚至因为非专业,比我们更危险。 我希望,祖国在为医务人员奋战疫情考虑各种福利的同时,也能想到成千上万个清洁大妈。我认为,他们更不应该被遗忘。 这就是我想说的真话,也是心里话。 我不希望在听到谁叫我英雄的同时,那些同样为武汉拼过命的底层人却被忽视了。所以,我认为,英雄的称谓,让我受之有愧! 以上所有,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同行的观点和立场。 最后,谢谢接送过我上下班的志愿者,谢谢那个给过我一包方便面的清洁大妈。你们温暖过我,也温暖过,这个世界。 ---- [https://mp.weixin.qq.com/s/n_zldztBYzA_u4adjfvrvg 一位援鄂医生的真实倾诉:说句心里话,我很失望。]
返回至
一位援鄂医生的真实倾诉:说句心里话,我很失望。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