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父亲宁可坐牢不送15岁女儿入学 称不信任社会”的源代码
←
父亲宁可坐牢不送15岁女儿入学 称不信任社会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span class="plainlinks"> 原出处:[http://e.chengdu.cn/html/2010-09/04/content_173823.htm 2010-09-04 06:30 四川新闻网] 转载有:[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00904/15908.html 雅虎新闻] [http://news.sina.com.cn/s/2010-09-04/044521036342.shtml 新浪新闻,讨论最多] </span> ------ 父亲说:万一女儿今后不能适应社会,说我家教失败了,那我也只能认定,是这个社会的错 女儿说:自己之前也怀疑过父亲的教育方式,但现在不怀疑了 PK 邻居说:按道理,就应该送娃娃去念书。但对方就是油盐不进,现在说啥都晚了 校长说:单纯依赖家庭教育,不利于孩子全面成长。孩子学习,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 他,是一位父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 她,是他的女儿,下个月就将满15岁。 突然有一天,他告诉她:“你再不用到学校了,我来教你。” 这就是2005年,泸州市纳溪区轰动一时的“家教挑战义务教育法”案。面对法院一纸措辞强硬的判决文书,当地居民李铁军仍然顽固地决定,“宁肯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念书。” 现在,5年时间已过去了。围绕着这件事情产生的种种纷争,已经归于沉寂。但李铁军的女儿李琳,重新回归学校了么?而李铁军的家庭教育,究竟效果如何? 一个特立独行的父亲 5年过后 女儿仍然没有上学 自从父亲执意要在家中教育自己后,当时年仅9岁,已在泸天化小学念了3年书的李琳从此再没踏进过学校半步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讲,时间到了9月,不管情愿与否,都得收敛起耍心,回归课堂。 不过,对于家住泸州市纳溪区下麻柳沱的李琳(化名)而言,这一切,不是个问题。自从父亲执意要在家中教育自己后,当时年仅9岁,已在当地泸天化小学念了3年书的李琳,从此再没踏进过学校半步。 李琳的母亲李安素得知这一消息后,向纳溪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李铁军违反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无故剥夺女儿受教育权,请求法院判决让女儿重返校园。不过,法院措辞强硬的一纸判决文书,最终也未能改变这一事实。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法院判决文书最终未能奏效,存在多方面原因。一度,法院曾想过变更抚养权,将李琳交由母亲李安素抚养,但李琳死活不肯。如果强制执行,长期和父亲生活的李琳,又将陷入无人照管的境地。一时间,事情就陷入了这种尴尬而微妙的状态当中。 1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来到66岁的李铁军家中。和多年前相比,一切似乎都没有太大改变。 四周墙壁、天花板上,仍然布满了星座图。用李铁军的话来讲,通过自己绘制的星座图,“女儿抬头就能仰望苍穹。先熟悉这些星座图,接下来再夜观天象,天文学知识就会掌握不少。”另外,墙壁上,还挂有几张素描,屋子当中,还有一把小提琴,一台电子琴。兴之所至,父女二人还当场合奏起了一曲梁祝。除了上述这些东西,整个屋子,值钱一点的电器,就只有一台21寸的电视机。 在李铁军家中,未能见到学校教学所用的任何教材。成都商报记者到达时,李琳正好在学习。一个多小时的学习当中,李琳都在摘抄一本过期很久的《读者》杂志上面的文章。当成都商报记者凑上前去试图看看她抄写的哪一篇文章时,李琳却一把将杂志和练习本捂住,死活不愿意展示。 此外,李铁军还向成都商报记者提供了一本李琳目前正在学习的书籍。这是一本科普读物,书名叫《最有趣的人体百科》。据李介绍,整个学习过程,没有任何考试。 一个沉默少语的女儿 年龄越大 朋友变得越来越少 去年12月,李琳曾和接受正规教育的同龄孩子进行过一次“PK”,不过,双方当时都没回答出对方提出的问题 面对成都商报记者,李铁军非常健谈,语言滔滔不绝。女儿李琳,则显得沉默了许多。在李家,成都商报记者留心观察,李琳的音乐、绘画确实已有一定基础。据了解,为了检验李琳几年来的学习成果,去年12月,李琳曾和接受正规教育的同龄孩子,进行过一次“PK”。 “PK”当中,对方孩子提出的立方体面积计算公式,牛奶、巧克力用英语如何表达等基础性问题,李琳一个也没有回答上。不过,对于李琳的提问,接受正规教育的孩子,也是哑口无言。 李琳所提的问题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丑女分别是哪些?”看着同龄人目瞪口呆的样子,李琳多少显得有些得意:“四大丑女分别是嫫母、钟离春、孟光、阮氏。”不过,这一提问,同时也遭遇到了质疑:“很难想像,一个孩子,光是掌握这样的知识,会对今后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另外,对于李琳的绘画、音乐等方面的教学成果,大家也保持怀疑。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几年前李铁军父女就能够合奏梁祝,“但几年后还是梁祝,拉来拉去就是那么几首。”对于父亲采取的教育方式,李琳称,“自己之前也怀疑过,但现在不怀疑了。”李琳反问成都商报记者,“好多大学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么?有的还自杀了。我觉得现在挺好。为什么要到学校?” 让周围邻居印象深刻的是,随着李琳一天天地长大,李铁军父女越来越以独来独往的形象出现在邻居面前。“小时候,院子当中还有小朋友和她(李琳)一起玩耍。后来,大家都到学校念书,就几乎没有见到他们一起耍了。”邻居毛婆婆叹了一口气,“按道理,就应该送娃娃去念书。但对方就是油盐不进,现在说啥都晚了。” 李铁军的“自信”: “这个社会,我们为什么要去适应?” 李铁军,这位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泸州分公司退休职工如是描述自己: 初中学历,但实际文化水平,就是一个小学生。不过,在离开学校的岁月当中,相继对天文、医学、音乐、美术等进行研究,是一名“奇才”。甚至,就连自己50多岁后才有了女儿李琳,李铁军表示,这也是因为前半生将时间放在了学科钻研上面,“无暇顾及其他一些事情”。 李铁军的“奇才”说,遭到了李琳母亲李安素的反驳。 李安素的反驳很简单,“研究天体运行,但家里连一台天文望远镜都没有。研究恐龙灭绝,但我和他共同生活了近10年,连自贡恐龙博物馆都没有去看过。这些东西说出来究竟哪个信嘛?” 不过,旁人的质疑,并不能够阻碍李铁军内心当中的那种自信。采访快要结束时,成都商报记者询问:“如果不是选择自己授课,李琳应该上几年级了?”李铁军快速回答:“应该上初中了。”记者再问:“和学校教育相比,感觉自己的方法是成功还是失败?”李铁军回答:“如果按照他们的方法进行考试,我的女儿考不及格。但按照我的方法,我认为,我女儿的水平,已达到了大学教授水准。” 当记者询问,按照李铁军的教育方式,今后女儿能否全面适应社会时,李铁军回答:“这个社会,也是按照‘他们’的方法设定的。我们为什么要去适应?”顿了一顿,李铁军又回答:“万一今后不能适应,说我家教失败了,那我也只能认定,是这个社会的错。” 他们有话说 据了解,李铁军拒绝女儿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一事发生后,当地的教育部门,泸天化小学领导、教师,社区居委会等,都曾多次上门劝说,但最终无功而返。直到目前,谈到此事,教育界人士仍处于深深的遗憾当中。 张炎明(泸州下大街小学校长) 单纯依赖家庭教育,不利于孩子全面成长。家长或许长于某一两个方面,但孩子需要的是一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单纯接受知识,同时,也是一个和同龄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而将孩子闭塞在了家中,长久以来,孩子就会产生孤僻感,并形成对父亲的一种过度依赖,不利于孩子今后融入社会。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父亲家中授课,则充满随意性。我们一向主张,孩子学习,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家长可以对孩子的个性、特长予以关注,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而对于李铁军拒绝将孩子送往学校这一行为,从法律角度而言,也违反了义务教育法。除了通过法律来解决这一问题外,从学校来讲,确实还找不到其他解决办法。 夏巍(西南大学教育学研究生) 李铁军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是一种群居动物,需要在一种具体的社会环境当中去学习、生活。学习不单纯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个人阅历、心理年龄的不断成熟这样一个过程。对于李琳这个小姑娘的未来,我表示担忧。 李铁军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一种专制教育行为。所谓专制教育,主要在于,李铁军实际上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塑造这个孩子,而没有从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是一个成人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了一个孩子身上。对于这种专制教育,目前教育界持否定态度。
返回至
父亲宁可坐牢不送15岁女儿入学 称不信任社会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