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WIKI之不完全手册”的源代码
←
WIKI之不完全手册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wiki之不完全手册 编辑 讨论 本词条缺少概述、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中文名 wiki之不完全手册 发明人 Ward Cunningham 通俗解说 提供环境的网站 发展史 历史还不长 目录 1 简介 2 概念 3 通俗解说 4 发展史 简介编辑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玩玩博客(blog)已经不够过瘾,于是玩Wiki开始成为时尚。如今,有人将Wiki翻译为“维客”,在形声义方面,也算得上一个合格的中文译名。与大多数网络亚文化一样,Wiki也同样是体现开放,合作,平等,共享的网络文化!那么wiki究竟是什么玩意?你肯定不知道,我也才刚刚明白。但是,不要着急,让我们慢慢看下去,你就知道wiki很可能是互联网奉献的又一个让你疯狂的新生事物。 概念编辑 wiki概念的发明人是Ward Cunningham。wiki这个字到底是什幺意思呢?根据FAQ的说法,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quick)的意思。实际上 wiki 也真的是既简单又快速,你可以看到 wiki 每天都在成长! 新概念的定义总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wiki 也不例外。先看看简单解释: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还不明白,那就给你看看更复杂、更晕眩的解释: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为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该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wiki概念的 通俗解说编辑 还是有点云里雾里?那就通俗一点:根据 wiki 社群的定义,wiki 是一种提供「共同创作(collaborative)」环境的网站,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任意修改网站上的页面资料。这听起来挺疯狂的,万一有陌生人来网站上乱搞怎幺办?别担心,所有的 wiki 都有「版本控制(Version Control)」的概念,你随时都可以找回之前的正确版本;更何况你可不是单打独斗,社群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就在这种相信人性本善的概念下,整个 wiki 社群迅速地成长茁壮。如果你还是很担心,更可以帮 wiki 加入权限管理(Access Control)的机制,保证万无一失。除了版本控制之外,值得一题的是「格式化语法(Formating Rule)」。因为对一般人来说,HTML语法实在是个恶梦,所以 wiki 创造了一套更简单的写作语法,让大家可以专注在写作上。 你还是不明白,那也不要紧,我们就先不要咬文嚼字,还是以一种看热闹的从容心态,先慢慢看下去。 wiki的 发展史编辑 Wiki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Wiki概念自身,还是相关软件系统的特性,还都在热烈的讨论中;所以怎样的一个站点才能称得上是一个Wiki系统还是有争议的。与Wiki相关最近出现的技术还有blog,它们都降低了超文本写作和发布的难度。这两者都与内容管理系统关系紧密。第一个 Wiki 网站诞生于1995年,Ward Cunningham 创建的,作为波特兰的模式仓库的模式定义和讨论的交互性场所: http://c2.com/ppr/;而其根源可以上述到1972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 ZOG 数据库系统。 1995年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Ward Cunningham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 1995年3月25日 维客历史正式开始 1995年5月1日 “模式名单的革新”发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维客网站,是对“波特兰模式知识库”的一个自动 补充。网站发布之初,便立即在“模式社区”(pattern community)中获得成功。 该网站定位的演变历程: 1994年 模式社区及其他们的资源和应用; 1996年 普通设计、建筑以及方法; 1997年 从人和组织的角度看待规划设计; 1998年 偏激的规划设计; 2000年 维客本身; 2003年 维客、社会学等。 wiki可以做什么? 说法一:wiki可以说是一种建站的工具,wiki考虑让更多人参与建设,因此它的语法与HTML相比要容易的多,几乎与普通写字板编辑文字差不多,很容易上手。w iki最适合做百科全书、知识库、整理某一个领域的知识等知识型站点,几个分在不同地区的人利用wiki协同工作可以共同写一本书。我们计划用w iki来编辑一部elearning百科全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与我联系,我们可以共同编辑。 Wiki 是什么做到的? 一 Wiki 使用了简化的语法,替代复杂的 HTML,加上 WEB 界面的编辑工具,降低内容维护的门槛; 二 Wiki 通过文本数据库或者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了版本控制,可以随时找回以前的版本,也可以和以前的版本进行对比,版本控制使多人协作成为可能,又保护了内容不会丢失; 三 任何信息都可以被任何人修改和删除,页面内容保持了一致性,因为清除垃圾文字、广告是那么的容易,最终剩下的是最有意义的内容;任何人都可参与,但是最后剩下的是最好的参与者; 说法二:首先会想到的当然是共笔系统(例如 FreeBSD 共笔 )、读书会、项目开发、写书、翻译、资料整理(例如网站设计资源)、常见问题整理等等,这些本来就非常适合一群人来做。其次你可以想想怎幺样来利用版本控制的功能,例如拿来整理想法(可以时常比对旧版本)、写作业、记上课笔记等等。甚至有人用 wiki 写百科全书喔!如果你还想到可以怎幺玩,欢迎告诉我。 wiki之不完全手册 wiki之不完全手册 wiki之不完全手册 Wiki们在日本聚会 wiki的技术和规范 wiki是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的网页。在每个正常显示的页面下面都有一个编辑按钮,点击这个按钮你就可以编辑页面了。有些人要问:任何人都可以编辑?那不是乱套了幺?其实不然,w iki体现了一种哲学思想:“人之初,性本善”。wiki认为不会有人故意破坏wiki网站,大家来编辑网页是为了共同参与。虽然如此,还是不免有很多好奇者无意中更改了wiki网站的内容,那么为了维持网站的正确性,wiki在技术上和运行规则上做了一些规范,做到既持面向大宗公开参与的原则又尽量降低众多参与者带来的风险。这些技术和规范包括: 1)保留网页每一次更动的版本,即使参与者将整个页面删掉,管理者也会很方便地从纪录中恢复最正确的页面版本。 2)页面锁定,一些主要页面可以用锁定技术将内容锁定,外人就不可再编辑了。(虽然wiki都有这个功能,但我看到使用它的甚少,这可能跟w iki倡导的精神相违背吧)。 3)版本对比,wiki站点的每个页面都有更新纪录,任意两个版本之间都可以进行对比,wiki会自动找出他们的差别。 4)更新描述,你在更新一个页面的时候可以在描述栏中写上几句话,如你更新内容的依据、或是跟管理员的对话等。这样,管理员就知道你更新页面的情况。 5)IP禁止,尽管wiki倡导"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可参与,但破坏者、恶作剧者总是存在的,wiki有纪录和封存IP的功能,将破坏者的IP纪录下来他就不能在胡作非为了。 6)Sand Box(沙箱)测试,一般的wiki都建有一个Sand Box的页面,这个页面就是让初次参与的人先到Sand Box页面做测试,Sand Box与普通页面是一样的,这里你可以任意涂鸦、随意测试。 7)编辑规则,任何一个开放的wiki都有一个编辑规则,上面写明大家建设维护wiki站点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 如何玩转wiki
返回至
WIKI之不完全手册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