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共产主义社会实践”的源代码
←
共产主义社会实践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共产主义}} <br> <center><font size="6" color=blue;">'''社会实践'''</font></center> <font size="5" color="#545454> 共产主义者同盟 共产主义同盟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第一次呼出了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恩格斯正在加载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的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进行了准备。1847年 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成立的以德国工人为主体,吸收英、法、比利时等国工人参加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诞生。1848年 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有了一个明确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它指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前进。 1848年欧洲许多国家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阶级斗争特别尖锐的法国,无产阶级充当推翻金融贵族专政的七月王朝的主力军,武装反抗资产阶级,谋求自身的解放。1848年巴黎工人 6月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抗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盟员积极参加了欧洲1848年革命。在普鲁士反动政府策划的1852年10~11月科隆共产党人审判案之后,根据马克思的提议,共产主义者同盟于1852年11月解散。 第一国际 19世纪6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重新高涨。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国际联合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于1864年 9月28日在伦敦成立。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和它的实际领袖。各国无产阶级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联合,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从西欧扩展到东欧、美洲的十几个国家。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潮和派别。在同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两个主要机会主义派别的斗争中,以及在对英国工联派、法国布朗基派、德国拉萨尔派的错误观点和倾向的批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赢得越来越多的工人群众和社会主义者的拥护,逐步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确立了主导地位。它的精神产儿1871年巴黎公社(1792~1794)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创立新型民主国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英勇尝试。1865年第一国际总部迁往美国纽约。第一国际共召开过 5次代表大会和两次代表会议。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以后,国际工人运动面临着各国反动势力的迫害和内部 М.А.巴枯宁分子的破坏,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第一国际的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根据马克思的建议,于1876年7月在美国费城代表会议期间宣告解散。 巴黎公社 巴黎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1871年3月18日革命后建立的无产阶级政权。世界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最终被资产阶级政府绞杀。失败后,政府军对巴黎人民实行血腥大屠杀,据统计共有29804人遭残杀,72941人在作战中牺牲,60971人被投入监狱或流放。 巴黎公社表明了这样的主张,即“自由就在于把国家由一个高踞社会之上的机关变成完全服从这个社会的机关”(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表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则,即——分权、自治、人民监督、思想自由。 公社实行普选权和委员会制度、设立公社议会、改造专政机关、废除官僚制度;公社在所有制、分配、管理和劳动立法方面实施某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成立工人合作社、实行劳动保障、减免债务;宣布政教分离、开展教育改革、发动女权运动;大量建立起非政府组织,实行公民自治。 第二国际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形势和国际工人运动发生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和平发展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各国无产阶级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任务是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积聚和训练本阶级的力量,准备迎接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 1889年7月14日,在恩格斯倡导下,有22个国家的393 名代表参加的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创立无产阶级新的国际组织第二国际。第二国际,特别是它的前期(1889~1900)在组织、积聚革命力量,团结教育工人阶级;积累议会斗争经验,开展反对资本主义和军国主义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清除无政府主义影响;加强国际主义团结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三国际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于莫斯科。 第三国际成立于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的,那时俄国无产阶级已经革命成功,建立苏维埃政府。第三国际本名“共产国际”,以别于第二国际底本名“工人国际”。第三国际初成立时各国支部差不多都是从第二国际原有的支部分裂出来的,即是说第二国际中的革命派发展为第三国际,正式抛弃改良主义,而号召世界革命。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三国际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者,中共也从第三国际获取援助。 1925年与1926年中国国民党两次申请加入共产国际都被拒绝。 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同年5月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决定。同年6月10日,鉴于共产国际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反对协约国而创,而美国此时成为苏联拉拢以反对法西斯德国的非常重要对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共产国际正式宣告解散。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共产主义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共产主义社会实践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