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奇怪的细菌 生存奥秘的联想”的源代码
←
奇怪的细菌 生存奥秘的联想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4}}奇怪的细菌 生存奥秘的联想 The association of the Survival mystery of Strange bacteria 都世民 (Du Shimin) 一篇科技报道译文的欠缺 2018-06-19,环球网刋文:“科学家发现有助于人类移居火星的奇异暗光细菌”。据Space报道,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已经发现一种奇怪的细菌,能在低光照环境下将光转化为燃料。 被称为蓝细菌的生物体,吸收阳光产生能量,并释放氧气。但在此之前,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细菌只能吸收特定的能量更高的光。这项新研究表明,至少有一种被称为温泉拟甲色球藻的蓝细菌,生活在世界上一些最极端的环境中,可以吸收颜色更红的光(能量更低),从而使它在黑暗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如温泉深处。 (http://tech.gmw.cn/2018-06/19/content_29333626.htm) 笔者看完此文,觉得文章有些词汇翻译有问题,名词译法不确切。这是科技报道译文常发生的问题。为此选关键诃“蓝细菌”,查询不解决问题,于是更换关键词“叶绿素f”。查询结果如下: 蓝细菌亦称蓝藻或蓝绿藻(blue green algae),是进化历史很悠久、革兰氏垫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产生氧气的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从前这类细菌归属于藻类,它与植物一样,有光和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这种蓝细菌生长在池塘和湖泊。 叶绿素分a、b、c、d、e、f和原叶绿素七种,分类与吸收光的波长有关,其中叶绿色e目前尚不能定。多数叶绿素吸光波长为(400~700nm)。叶绿素a是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最强的,而叶绿素f是吸收红外波段,为非可见光。也就是说非可见光也可进行光合作用。这是细菌。不是绿色植物。这种细菌生长在层叠石里,层叠石是由蓝藻菌、碳酸钙和沉积物构成。是2010年8月19日,发表在《科学》上,“A Red Shifted Chlorophyll”。论文作者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陳敏教授。叶绿素倍受关注与其有光合作用有关。这与能源息息相关。这些研究将为生物能源应用提供新思路。可见光只占阳光能量的40%。其余均为非可见光。参见百度百科词条“蓝细菌”和“绿色素f”词条 (https://wenku.baidu.com/view/cc9853d780eb6294dd886c8b.html?from=search) 环球网的文章是强调以下方面应用: 1)帮助人类移居火星,拓展我们对其他行星上研究生命的起源。 2)在黑暗环境中,红外光可进行光合作用,重新拓宽了光合作用的范围,对其机理有新的认识。 3)通过研究这些生物体吸收能力背后的物理机制,研究人员正在更多地了解光合作用的工作原理。 4)在火星等地方使用类似弱光生物体产生氧气,可以为人类在火星上呼吸制造空气。 笔者思考 笔者思考这类发现启发我们对小宇宙内生物能源种类有新的认识。生物学家研究人体有两大目标:称作一体两翼。实际上是想为人类治病,开发人脑,让机器也有智能。再反过来让机脑嫁接到人脑。也有研究者想人造大脑和人造人。 当我们冷静思考时,我们会发现人为什么会死亡?所有自动化设备和AI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运转?这就是供能系统停止工作。机器是靠电能,人是靠生物能,其中有光合作用。在生物系统中对供能系统非常不重視,称作顶级刋物的《细胞》没有供能系统,基因里也没有。可是所有电子系统不可能缺少供电系统。 如果要统一大小宇宙和统一宏观与微观,这供能系统怎么统一?人体里有无生物能转变为电能机制?是很受关注的难题。 [[文件:xibao.jpg]] ----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都世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wap.sciencenet.cn/blog-1339385-1119788.html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奇怪的细菌 生存奥秘的联想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