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第四国际”的源代码
←
第四国际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第四国际(the Fourth International)全称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由流亡海外的前苏联领袖托洛茨基创建,以与斯大林所控制的第三国际相抗衡。自1953年起,第四国际发生过几次分裂,今日的世界上有个别国际托派组织,如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派、朗贝尔派等仍继续沿用这个称号,主要分布于西欧和美洲。目前一般提到第四国际是指统一书记处派。 = 概述= 第四国际于1938年9月由苏联的托洛茨基及其追随者组成的国际性联合组织。又称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自称第四国际。L.D.托洛茨基于1929年被苏联驱逐出境后,创办《反对派公报》,建立国际左翼反对派组织。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执政后,国际左翼反对派认为斯大林主义已经完全控制了共产国际,而共产国际已经完全堕落了,因而左翼反对派宣布他们的活动方针不是对共产国际进行改革,而是同它决裂,准备筹建第四国际。第四国际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危机。主张实行“不断革命”和“世界革命”,建立“世界社会主义联邦”。 30年代后半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其力量有较大发展,主要分布于西欧、北美和拉丁美洲。1953年以后该组织多次发生分裂。2000年后在亚洲发展较快。 =早期= 列夫·托洛茨基于1929年被苏联驱逐出境后,创办《反对派公报》,建立国际托派组织,号召各国的支持者留在共产党内作为一个左翼反对派以“纠正”党的路线。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执政后,托洛茨基认为受斯大林主义支配的共产国际已不可救药,宣布他们的活动方针不是对共产国际进行改革,而是同它决裂,认为苏联需要一场政治革命切除官僚专权集团这个恶性肿瘤,并开始筹建第四国际。 最终于1938年9月在巴黎举行第四国际成立大会,宣布建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托洛茨基为大会起草了题为《资本主义的垂死呻吟和第四国际的任务》(《过渡纲领》)的文件,宣称建立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不仅已经成熟,“而且已经开始有些腐烂了”。人类现阶段出现的危机是“革命领导的危机”, 第四国际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危机。他主张实行“不断革命”和“世界革命”,终而建立“世界社会主义联邦”。他反对“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的划分,认为这是一种孟什维主义。托洛茨基提出“过渡纲领”,即根据十月革命的经验,提出从怎样计算工时,维护工人的基本权益到建立劳动者政府的一系列过渡性的要求。 =壮大期= 国际托派在其兴起(30年代初期)以后的十余年里伴随着世界革命高涨而一度壮大,例如在比利时、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一定力量,在智利、古巴甚至有好几年争取到了左翼力量的多数(智利托派甚至参与了总统大选,提出十分激进的纲领)。 但总的来说,窃取十月革命旗号、坐拥工人阶级国家强大物质力量的苏联及第三国际官僚仍支配着整个共运,并部分地由此导致世界革命的节节败退(从中国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及导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到西班牙革命在1937年的巨大失败等等)。 30年代后半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其力量有较大发展,但直到90年代“苏东剧变”事件之前,国际托派一直是一个规模不大但十分活跃的派别,有着人数虽少但思想力量很大、仅仅在局部地区拥有显著优势的特点(例如在斯里兰卡) 据托洛茨基日记,在30年代中期,第四国际分子约有3000多人。在希特勒上台前,德国的托派约有750人。在遥远的中国,1931年聚集起500多人的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包括前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和一批中等干部)。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托派兴起时的大致规模。二次大战极大地损伤了第四国际的多数支部,因为托派也积极参与了各种反压迫斗争因而被迫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中国托派投入了抗日战争,他们在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等地也组织过抗日武装,并有许多战士为之献身。 在欧美和拉丁美洲,托派思想和活动却渐渐复苏。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即深受托派思想及其活动的影响。而第四国际的组织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获得飞速发展,其法国支部人数增长数十倍,英国支部曾多达一千多人。 70年代托派的传统核心据点第四国际法国支部开始派出人员投入法国总统大选,尽管得票率很小,但造成很大轰动和社会影响。出于欧洲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评估,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派”(这是长期以来最正统也最大的一个国际托派)的主要负责人、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曼德尔曾说,七、八十年代的资本主义欧洲已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条件。但为何事实上并未出现新的欧洲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这是值得第四国际分子乃至所有左翼社会主义分子反思的。 =分裂与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四国际内以巴勃罗为首的一部分领导人认为工人民主革命在很长时间内难以真正成功,所以主张第四国际各国支部打入所在国的共产党和其他工人党活动。 以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领导人坎农为首的一部分人反对这种主张。这场争论最终导致1953年时第四国际分裂为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和第四国际书记处两个国际。后因很多组织在打入共产党活动时受到损失,第四国际书记处内巴勃罗的主张不再占主导,加上新的形势发展,促使了第四国际国际书记处和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合并,此后的第四国际也因其领导机构而被人称为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或被称为第四国际(之前重新统一的)。 不过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内以大卫·诺斯、希利为首一小部分人不赞同统一,他们继续以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ICFI)的名义活动活。第四国际国际书记处的波萨达斯派则在1962年脱离第四国际国际书记处,建立第四国际(波萨达斯派)。 1965年,巴勃罗领导的“革命马克思主义倾向”同第四国际分裂,成立了第四国际革命马克思主义倾向。该国际后来在1995年并入第四国际。 1979年,莫雷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派脱离第四国际,后来发展为现在的第四国际—托洛茨基主义派(Trotskyist Faction - Fourth International)和第四国际—国际工人团结(International Workers Unity - Fourth International)。 21世纪 相对过去而言,90年代“苏东波”事件发生初,第四国际力量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1995年后经过十年左右的反思和整合后反而取得了更大的发展。2000年后,在亚洲的发展较快,在菲律宾、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均有了第四国际的活动。 2003年,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召开第15次世界代表大会,会上通过新章程,决定更改领导体制,权力机关仍为世界代表大会,世界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国际委员会代行职权,第四国际现在的执行机关是执行局,执行局负责一些日常运营事宜,但不能做重大决定。不过很多托派仍沿用统一书记处来称呼它。同时,会上还讨论了从西方工人运动、原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复辟到同性恋、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政治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 2010年2月,第四国际第16次世界大会在比利时召开。来自世界各大洲大约60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另外还有许多非成员组织的代表也应邀参加了大会。第四国际这次世界大会,是在资本主义金融危机背景下召开的,其目的在于统一认识,并提出要积极参加世界上左派的多元政治讨论,继而在拯救资本主义世界“文明危机”的旗帜下,建立反对资本主义的左翼党派。 =相关争论= 第四国际(USFI)在进入21世纪后,其多数派逐步开始走与激进的生态主义者、女权主义者和同性恋平权运动等“反资本主义”力量融合的倾向。为此第四国际的一些支部纷纷与别的一些左翼政党、组织合并,如丹麦的第四国际成员加入了红绿联盟,巴西社会主义民主趋势加入了卢拉为首的巴西劳工党,葡萄牙支部联合其他激进左翼组织组成左翼集团,意大利支部参加了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在2008年的国际委员会也倡导成立反资本主义类型的政党。 受此大环境影响,第四国际最大的支部法国革命共产主义者同盟(LCR)解散并与其他激进左翼组织一起组成法国新反资本主义党(NPA)。新反资本主义党刚成立的时候有9000多名党员,但该党成立后随之陷入尖锐的派别斗争中,其纲领比起革命共产主义同盟来也温和了很多。 一部分极力主张建立“广泛性左翼政党”的党员甚至分裂出来加入法共为首的左翼阵线。新反资本主义党在2012年的法国大选中惨败,党员也分崩离析,减少到仅2100人(2015年)。 与之相似的还有巴西支部、墨西哥支部(革命工人党)的惨败,为此,美国社会主义行动党等一些组织和个人大力批评第四国际当前的建党战略,并认为第四国际主流的建党方针已经背离列宁主义。 少数派认为应主要建立革命的反资本主义政党,应使党在真正的工人革命中得以壮大,而不是去依靠同一些改良主义激进组织的联合来壮大自己。即使处于革命的需要,尤其是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的需要进行联合,革命马克思主义者也不应该在联合组织中丧失自己的独立思想主张和组织体系。 多数派和少数派在希腊局势上也产生了巨大分歧。多数派主张其希腊支部希腊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组织—斯巴达克斯能加入激进左翼联盟积极合作,而希腊支部则坚决主张应大力支持其所参加的希腊反资本主义左翼阵线。并认为希腊激进左翼联盟长期沉溺于议会斗争,在废除债务等问题上含糊其辞,事实上已经走上了改良主义的道路。为此希腊支部主张应在希腊动员广泛的工人革命并营造双重政权形势,并积极主张希腊退出欧盟。 目前少数派组成了第四国际革命马克思主义派,参与组织有法国新反资本主义党内的反资本主义与革命派、加拿大社会主义行动、美国社会主义行动、希腊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组织—斯巴达克斯、爱尔兰社会主义民主、墨西哥统一社会主义者同盟、西班牙的革命反资本主义左翼、德国革命社会主义者同盟等。 =下属政党或组织= ==支部== 安地列斯:社会主义革命小组 奥地利:社会主义替代 比利时:革命共产主义者同盟/社会主义工人党 孟加拉国:孟加拉国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 巴西:反叛派(社会主义与自由党中的一派) 英国:社会主义抵抗 加拿大:新社会主义小组内的第四国际党团 魁北克:社会主义左翼 丹麦:社会主义工人党(红绿联盟的成员党之一) 厄瓜多尔:社会主义民主倾向 德国:国际社会主义组织 希腊:希腊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组织—斯巴达克斯 中国香港:十月评论社(中国革命共产党) 意大利:反资本主义左翼 意大利:国际主义团结 墨西哥:工人革命党 荷兰:社会主义替代纲领 菲律宾:棉兰老革命工人党 葡萄牙:革命社会主义政派(葡萄牙左翼集团中的一个派别) 波多黎各:政治教育研讨会 南非:《权力》杂志 西班牙:反资本主义者协会(已加入我们能党) 加泰罗尼亚:全球反抗-反资本主义左翼 俄罗斯:俄罗斯社会主义运动党中的第四国际成员集团 斯里兰卡:新社会平等党 瑞典:社会主义党 土耳其:社会主义民主—新路 乌拉圭:社会主义工人党 美国:第四国际党团(团结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青年组织== 希腊:希腊国际主义共产主义者组织青年小组 比利时:反资本主义青年团 瑞典:社会主义青年团 美国:社会主义行动青年团 ==同情组织== 加拿大:社会主义行动 智利:革命社会主义倾向 中国香港:先驱社 爱尔兰:社会主义民主 日本:日本革命共产主义者同盟 日本:国际主义劳动者全国协议会 黎巴嫩:革命共产主义小组 墨西哥:统一社会主义者同盟 挪威:挪威国际主义者同盟 美国:社会主义行动 美国:团结社 ==长驻观察员== 阿根廷:社会主义工人运动 澳大利亚:社会主义替代党 孟加拉国:孟加拉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 克罗地亚:工人斗争 法国:一起! 法国:联合左翼 希腊:国际主义工人左翼 印度尼西亚:人民解放党 印度:激进社会主义社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人民工人党 瑞士:争取社会主义运动 瑞士:反资本主义左翼 瑞士:团结党/瑞士革命马克思主义倾向 委内瑞拉:社会主义潮流 ==支持者== 阿尔及利亚:社会主义工人党 巴西:社会主义与自由党(恩拉斯成员) 加拿大:新社会主义小组 哥伦比亚: 丹麦:红绿联盟 法国:新反资本主义党 法国:反资本主义与革命派(新反资本主义党内的派别) 巴斯克:起来(其中一个派别) 西班牙:革命反资本主义左翼 突尼斯:工人左翼同盟 乌克兰:左翼反对派 ==联系者== 埃及:第四国际埃及支部 韩国:工人阶级政党推进委员会 日本:马恩列托组织 卢森堡:革命社会主义党 巴拉圭:第四国际支部 叙利亚:革命左翼潮流 突尼斯:革命共产主义组织 ==被认为是同情支部== 毛里求斯:Lalit 墨西哥:革命工人党—社会主义 南非:争取社会主义行动的工人组织 =最新状况= 这个名字应理解来自革命马克思主义运动传统与当代工人革命运动有机结合的一面旗帜——要取得它名副其实并且具体丰富的政治内容,必须依靠广大青年与工农劳动大众中的先进分子去不懈奋斗。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模板:4
(
查看源代码
)
模板:共产国际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第四国际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