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袁鸿林”的源代码
←
袁鸿林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file:U1044P1T1D5228930F1395DT20041215153325.jpg|left]] 袁鸿林,48岁,浙江海盐县人氏。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南开大学博士肄业。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后任过大学老师。3年多前,因深感女儿“无法适应学校教育”,遂从广州回到海盐老家,全身心在家培养女儿袁小逸,为她制定了一个成长时间表:三四岁完成早教———6岁达到小学低年级水平———9岁达到毕业(袁说“现在看来可以提前”)———13岁高中毕业———16岁大学本科毕业———18岁左右研究生毕业———21岁博士毕业。 袁鸿林现在不让女儿到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与他本人的经历有关。 1965年袁鸿林上小学,随后“文革”开始,他的小学和中学几乎都是在自学。 在上海读小学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圣约翰教会学校的英语老师,发音非常好,这使得袁鸿林的英语学习有了相当好的启蒙,他到了小学毕业就能够阅读当时的一些英文报纸;同时,袁还自学日语,他对这两门外语比较精通。这也培养了学习其他外语的兴趣,到现在袁已经接触了六七门外语。 上中学以后,他几乎一本不落地通读了《鲁迅全集》;批林批孔的时候,他又在政策的倡导下阅读了大量的古书,比如《尚书》、诸子百家的著作等;在全民学习马列的热潮中,他又阅读了《马恩全集》。这些书不仅加深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的认知能力,使得他对当时官方所提倡的东西产生了怀疑。所以,在“基本路线教育运动”中,袁被打成了一个典型,遭到隔离审查。 1977年恢复高考,袁鸿林因为政审不合格,被剥夺了考试资格;1978年参加考试,分数完全可以上复旦大学,但因“历史记录”没有一所学校敢录取他;1979年,袁得到平反,同时报考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研究生。两所学校同时考中,来了两份录取通知书,他选择了到北大读硕士。 他认为,未必一定要接受正规的教育才能成才,虽然,“文革”的特殊历史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但是,这也客观上使得他脱离了学校的正规教育,自己有时间阅读大量的经典著作,也看清了很多东西。 1982年硕士毕业,袁进入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做研究,1985年进入军队服役,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军事指挥员,后在战略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高级情报分析研究,转业的时候是营职干部。 1987年到南开大学读在职博士,因为感觉到自己的学术观点得不到发挥,他没有参加正式的论文答辩。 部队转业后,袁到广州做起了外贸,生意做得很大。“ 9.11事件”发生以后,国际贸易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生意萧条,加之身体有病,索性从商海中抽身出来,回老家养病。在与女儿的交往中他发现了女儿的天赋,决定做“专职爸爸”。 <span class="plainlinks">[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5364b10100j29l.html 袁鸿林的博客] </span>
返回至
袁鸿林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