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李稻葵对未来10年判断”的源代码
←
李稻葵对未来10年判断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2021-07-16 温馨提示: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让大家共同受益! 近两年,局势瞬息万变,人们对未来众说纷纭。 但对企业而言,必须对未来大趋势有清楚的判断,才能找准风向标。 未来趋势究竟该如何界定? 7月9日,在诺亚财富第十届私募股权投资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学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发表了《“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机会与挑战》主题演讲,将自己对于未来5-10年中国发展的挑战、目标、改变、风险和机遇的思考进行了慷慨的分享。 未来10年,中国面临3大挑战 首先分享一下我对整个形势的判断,因为没有大形势的判断就不可能看清楚每天要面对的这么多挑战和细节。 未来10年大形势如何?我总结了3个方面的重大挑战,这是我们中国未来整个发展都必须要面对的。 ==一. 国际形势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大家其实都很清楚,来自国际。 国际局势越来越复杂,中国可能很难再韬光养晦,以前经济多赢、政治上求同存异的时代可能不复存在。现在他们都知道中国发展潜力巨大,而且中国发展的思路、治理体制与西方国家不同,他们不理解,就很容易起一些摩擦。 这些集中表现于,中美矛盾在未来10年还会不断演化。 如果说之前特朗普是大戏的序曲,我们现在进入到大戏了。拜登新政府团队非常专业,他们会深层次跟中国方面博弈。怎么博弈呢?我简单总结为:经济、金融、科技、军事相对分离,但是协同作战。 1)经济领域:拜登的团队以及未来下面的总统,我相信经济上还是会和中国保持一定的合作,但重点领域肯定会针对中国采取对抗措施来遏制我们的发展。 2)金融领域:局势极其复杂,正在博弈,有一件事我们要牢记在心——金融上务必要做一定的切割。我们有很多上市公司去了美国,过去20年来中国企业界成长最快的那些明星企业几乎没有例外,都在海外,主要是美国上市。 未来一段时间这方面会有所改变,因为这其中是有风险的,当然也有机遇。风险是之前布局在美国的中概股的股票会受到波折,机遇是未来好企业会回到A股、港股来,估值会高一点。 金融领域中美还在博弈,远远没有定局,我们也不认为美国方面已经考虑好了,因为华尔街的利益和白宫的利益不一定一致。我们这边也在研究,到美国上市对于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安全还是不安全,国内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战略 不过大趋势是,我认为越来越多成长型企业会回来,首先在港股和A股上市,这是金融领域中美博弈的小结果。 3)科技领域:总体上来讲是会分家的。科技是中美竞争的基石,是在未来10年中要占得先机应该关注的重点,美国人肯定会出台很多限制性措施,在一些敏感的领域针对中国。同时,中国留学生、博士后到美国学习也一定会受到严格的控制。 4)军事领域:双方会互探底线,虚虚实实。美国会来挑衅,中国会给一定的回应。 未来是中美多方位、全面、深层次博弈的阶段,我个人观点认为,中国可以利用这10年打造出一个中美平等合作,或者说平等竞争的新型关系。但有一个前提,美国人必须接受中国的政治社会现实,目前他们对此心理上的冲击很大,是不接受的。 ==二. 中国经济发展本身的挑战== 未来5-10年中国所要面对的经济发展本身的挑战有很多,我今天只讲一个,坦率地说这可能是最关键的一个——地方债。目前中国地方债的水平是非常高的,为什么说这很关键?我们来剖开分析。 目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直接的因素是什么?投资。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中国消费相对稳定,出口波动占比进出口也有限,主要的影响就在投资。 那影响投资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包括各种各样的基建投资。 影响政府投资波动或者限制未来增长的是什么?地方债。 我有一个博士生做博士论文,我们每个星期都会开例会,他最开始研究的是中国债务问题,一点点顺藤摸瓜,最后发现:中国债务水平高不是因为中国企业,也不是中央政府,根源在于一大批地方政府。而且这种债务是隐性的,通常以金融服务集团的形式出现,表现为金融服务、商业投资,使得债务水平一直居高不下。 包括我自己去调研,发现不少地方发新债补旧债,利率还很高,我去听了数据都觉得害怕,说他们怎么还睡得着觉。 除了极个别的地区外,中国有大量的地方政府,自身税收的增长有限,收上来的也会大量给中央,另一方面又背了很多债务,这种情况在未来5年一定会调整。 中国经济增长挑战很多,其他先不讲了,未来几年的重中之重就是地方债务问题。 ==三. 社会层面上的挑战== 现在我们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局面。 4亿人口进入中等收入发展水平,近2亿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18-22岁的国民中有50%上了大学,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中国几千年从来没有到过这个程度,但这背后也有别的含义——社会矛盾多元化了。举两个例子。 1)教育:越是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可能越是重视教育,大家都希望孩子受好教育,这其中就掺杂了竞争的元素。从幼儿园一路到大学,学区房、好学校、课外辅导……政府决策者不希望孩子们的教育完全由一些逐利的机构左右,但这背后是客观存在的难题。 2)医疗:4亿多人进入中等收入水平,这些人都会越来越关注自己健康生命的延长。同时随着我们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医疗的费用在提高,医生的教育成本也在提高。这有好有坏,好的是国民健康水平会提高,坏的是医疗成本也在整体提高。很多老百姓都说医疗很贵,但一生病都愿意用最好的医疗服务,价格一下子就上去了。这背后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有新挑战自然就有新思路,我们从“十四五”中可以有所洞察,这些与投资、经济发展是环环相扣的,值得我们关注。 ==四、“十四五”规划中,非常重要的3个目标== 应对挑战的新思路,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长远规划中也可以提炼概括为三个目标。 1. 科技 在这三个目标中,最突出的,要放在第一位的就是“科技”。可以说,没有科技领域的进步和突破,我们的民族复兴不可能完成,永远都会被别人遏制。有些地方政府讲要把科技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宁可税收少一点、GDP少一点、其他的资源、就业不那么足够,也要发展科技,这其实是很好的。因为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各方面环环相扣。 2. 安全 以前我们从来没有把安全和发展统筹起来这个提法,但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发展目标中,一口气讲了很多安全,主要是三个方面: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 这讲的其实是风险控制,不能盲目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安全。 3. 低碳 低碳在“十四五”规划中很突出,而且在落实的过程中恐怕还要“加码”。之所以把低碳放在这么高的位置,原因很简单:中国要发展、要成为受全球尊重的大国,必须在全球公共事务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打一个比方,中国要从一个学习好、进步快的学生成为帮助全班同学复习考试、一起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榜样,这才能突破西方对我们的围堵,这是战略高度。 而低/减碳是西方人唯一认可或者说愿意跟中国合作的领域。 “科技”“安全”“低碳”,三个大原则,非常重要,但其实还是有些空的。它们跟我们具体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会说以上一系列挑战与目标引起的,中国经济和金融未来5-10年会产生的格局性、趋势性变化。 ==五、六大趋势值得关注== 变化主要有6条,侧重有所不同,但全部围绕一个主题——有机遇也有风险。 ===1. 经济增速阶段性下降=== 未来5年,甚至10年,我们要做好经济增长速度在6%甚至5.5%以下的思想准备。 面对国际围堵、经济上的债务问题、社会层面难题的叠加,此时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太快,非常容易暴露风险点,5.5%左右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稳妥的中低速。 不过这样的下降是阶段性的,我坚定地认为,如果花上5年时间来解决重要问题,尤其是把债务问题等好好化解,中国的增长速度还会回去。我们必须记住中国还有10亿人没有进入到中等收入发展水平,这其中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这里有人会提到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不认为这是致命的要素。可以计算一下,我国人口增速虽然下降了,但我们的健康人口在持续增长,国民受教育水平也在上升,这两个因素结合,能得出的结论是2050年之前,中国的人力资源仍是在上升的。 所以虽然经济增速会放缓,但这样的变化是阶段性的,好好调整当下的问题,日后大有可为。 ===2. 产业大规模重组=== 简单来说,就是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很可能会关闭、倒闭,而龙头企业会做大。很多隐形冠军会被打造出来。 隐形冠军指的就是一般老百姓不知道的、消费者不知道的,但是在产业中间地位非常特殊,集中度非常高的企业。比如只有某一个企业生产某一种零部件,他如果出问题,全球产业都会停顿。这种企业江苏很多,非常多都是搞配套的,未来他们的市场地位会被打造出来,这是产业大重组。 这其中的风险很明显,就是企业倒闭,而机遇,在于投资。举个例子,电梯。2年前调研,数据显示我们国家有800家电梯厂,而在中国之外,全球大电梯厂只有10家。随着未来房地产下降,电梯行业肯定会有一批大重组,这是风险也是机遇,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选对企业、投对企业,利润就会上去。 ===3. 科技创新链条丰满化== 之前反复说过,科技是立足之本,国家会花大力气扶持科技行业,以后围绕科技行业就会产生一个产业链条。 在链条中,有的是基础产业,比如生物原料、基础测验等,有的是给科技创新搞投资的,比如私募股权帮助企业上市,这样一来,科技创新链条就会带动金融、科技测试、原材料等一系列产业大规模发展。 这其中仍然是风险机遇并存,得选对、选好产业,其中涉及很多专业领域的问题。 ===4. 消费多元化=== 现在有两类产品卖得不错,第一类是面对广大消费者的,一般产品卖得很火。 举一个小例子。我们都喜欢吃方便面,但近两年,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广西的螺蛳粉正在部分取代方便面,尤其是在年轻人、大学生群体中。我一开始不懂是怎么回事,就自己去下单买回来,再一看,明白了。 螺蛳粉对比方便面: 第一,健康,不是油炸的; 第二,味道比方便面好多了; 第三,贵。这其实就是消费升级,普罗大众的消费升级。 第二类产品面向高端消费业。比如最近一年多高端车卖得好,一些进口的德国品牌供不应求,中国消费多元化,不仅低端在升级,高端也在发展,这是大家应该关注的发展方向。 ===5. 金融在升级=== 未来5年金融行业有大的变化在升级,其中又能分成三点: 1) 非标产品的供给侧转型 现在大量的非标产品,表面上看可能是某一个信托、某一个公司,背后其实是地方债,由地方进行担保。这样的非标产品我相信未来5年会转成公开的、标准化的政府债,因为很多地方的债务本质上讲中央应该承担过来,地方因此做了很多中央政府该干的活,导致目前的一些做法不可持续。 2)上市公司的结构变化 未来,我个人认为大趋势上,中大型的企业和一大批的科技型企业主要将在A股和港股上市,而非赴美上市。一方面是美国人有所顾虑,另一方面是这其中有很多细节问题。比如信息披露等,相关法规的问题很复杂。 我昨天跟一个专业人士请教,发现我们国际证监会搞的规则还是太复杂,这方面应该呼吁改革,希望流程上做一些更合理的简化,让更多好企业回来。 3)不同类型的资产,投资回报分化 以后的不同类型的资产,以及每个类型资产内部的投资回报一定是分化的。以固定收益为例子,将来肯定是风险高的一部分地方债利率高,风险低的国债利率低,这样一来,市场定价也一定会拉开。 以后金融投资,我们必须专业化,而不能像过去一样依赖道听途说。我讲大实话,中国金融未来有机遇,但是会更加复杂,需要专业,专业专业再专业,理性理性再理性。 ===6. 区域化=== 我们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发展未来还有一个特点——区域化。 总体来看,未来南方和沿海一带,以及几个大的城市群,包括长三角、大湾区,成都、重庆,长沙附近大的区域发展会比较快,同时很多城市的省会地区发展会比较快,人口资源将更加聚集。 正所谓搞经济地方要选对。 而在国家政策层面,我相信一定会把北方的一些人口流出地方关注起来,帮助他们找一些核心产业,让没有离开那个地方的人群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结语:长期更有耐心== 最后,关于未来10年的发展,我们可以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还会持续,中国还会往上走。 但是同时,未来的5-10年我们将面临比较复杂的环境,投资的机遇仍然有,但是会变得更加复杂。 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智、客观,不能像过去一样拍脑袋、拍屁股、拍胸脯来决定事情,要保持专业和理性。 中国的向上发展是未来的一个长期大趋势,尽管这个过程中要克服很多现实难题,但这个过程必定是向上的,企业家们、经济学家们要保有长期的耐心。 ---- [http://zx.mtzxgf.com/aw3/26873a88e2b4467d80e7e41be2bc41021.html?id=6306B8FA492E48F68B30ED92FA0ECDFF 李稻葵对未来10年判断]
返回至
李稻葵对未来10年判断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