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吴晓波:97%的创业企业都会在18个月里死去”的源代码
←
吴晓波:97%的创业企业都会在18个月里死去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2021-07-16 如何避免败局? 中国的整个创业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模式创业到硬核创业。 什么是模式创业?智能手机渐渐普及以后,所有的服务和消费关系都开始由电脑端转移到手机端。 所以我们看到支付发生了变化,打车发生了变化,订票、外卖发生了变化。 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只要抓住了这一趋势,并在新的消费、支付环境下,能够建立新的消费者关系和商业模式,就能获得成功。 这就是过去的模式创新:一靠勇气,敢于对原来的商业模式进行破坏,把线下的搬到线上,二靠大规模的流量,三靠大规模的烧钱。 只要具备以上三点,你就能完成一次非常完美的模式创新。 但今天,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基础设施,所有的公路、马路都修完了。这时候如果有人给你一个亿、十个亿、甚至一百个亿, 让你再做个滴滴、美团,做得出来吗? 那现在大家创业拼的是什么?是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高速公路上,能够造多少好车,这是关键,也是我所谓的硬核创业。 硬核创业有两大关键点。 第一,供给端的新技术窗口期。 我读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本书 ——《第三次浪潮》。 人类文明第一次浪潮是农业革命,农耕文明2000多年;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从十八世纪末开始, 到1980年对全球产业的推动已经终结,历时200多年;第三次浪潮是信息化革命,从1995年到2019年,历时20多年。 今天,第三次浪潮已经结束,即将到来的第四次浪潮是人工智能、基因、新材料、新能源…… 上海马上要开科创板,预备上的那些公司都不是纯粹的互联网公司,它们都是蔓延未来20年的第四次浪潮的起源。 所以,今天创业要有硬核的技术。 去年我去硅谷考察一家公司,做的是航天器,就一百人。 为什么做航天器?因为所有的技术都已经被积木化、乐高化,商业模式也不值钱,值钱的是我有不一样的核心技术。 未来五年,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从实验室里面跑出来进行创业。 第二,需求端出现了很多的新中产消费。 今天的中国企业能做冰箱,做皮鞋,做衬衫吗?能做。但问题是,你为哪类人服务? 今天中国最具有买单能力,最愿意为美好生活、为品质、为服务买单的是新中产阶级, 面对新中产阶级,每张书桌、每个话筒、每个空间都值得被再造。 这时候,需要反复思考的是,你能为他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硬核创业时期到来的时候,原有的创业逻辑、模式和消费者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创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创业的周期越来越长,甚至很多投资人都很迷茫怎样的企业才是好企业,该投资哪些企业? 而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移动互联网革命到今天,创业环境发生了异质性的迭代: 不再只跟梦想相关,不再只跟PPT相关,而是跟技术相关,跟产品相关。 今天中国的创业终于回到了理性的层面,中国的整个商业世界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具有的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税收优势和环境优势都失去了,这造成了大大小小的败局。 在过去,我在《大败局》1和2中研究了19家企业,它们的创始人都是全中国最聪明的人,它们的共同点是没有一家是正常死亡的, 都是在高速成长的时候突然遭遇了崩溃性失败。 今天,我把它们遭遇的失败,总结为6点: 第一,入错行。一个企业能够形成竞争能力的第一条,就是要进入到高成长型的行业中,形成对峙能力。 第二,梦太大。每年至少有三百多个创业者给我寄创业计划书,说要改变人类,改变世界。但改变世界的是科学家、政治家,而不是创业者。 第三,伪需求。你认为一件事很重要,消费者也非常需要,但结果是没有人为你买单——再大的努力,不能掩盖战略上的盲失。 第四,盈利难。有太多非常好的、具有情怀的产业和产品,但是盈利非常难。 第五,人同质。创业者在组建团队的时候总容易找些性格、能力、志趣都一样的人,是件挺倒霉的事。 因为木桶原理,你一个板很长,你找了个同样这块板很长的人,那短板也就没有弥补了。 第六,追风忙。当风口论出现,猪都会飞的时候,大家都在追风忙。 基于以上几点,讲几个案例: 2014年5月份罗永浩开始做手机,但问题是当增长84%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看到了可能性; 前两年无人货架行业暴热,有个从阿里出来的创业者, 在七个月内攻下59个城市,10万个办公室,融资10亿人民币,最后勤勤恳恳地把公司干没了; 共享单车的确有很大的价值,但商业模式实在模糊,整个行业60几家公司融资额超过300亿,但最后只剩下一地鸡毛; 暴风影音2015年上市后连着35个涨停板,最高市值327亿元, 玩视频平台+暴风电视+暴风体育+暴风魔镜的大娱乐生态后,负债20亿元,账上现金2490万元,市值缩水97%…… 创业者迷恋速度。 古人造字很有意思,速和度内含辩证: 有速无度会失控,有度无速会失势,速度将掩盖或冲决管理上的粗放,但无法掩盖战略方向的错误。 今天的中国是全球创业企业最多的国家,每天一万家新创企业诞生。 同时,也是失败企业最多的国家,每年两百多万家倒下,97%的企业会在18个月里面宣告死亡。 我们横向对比不同国家企业生存的时间:日本是23个月,美国是14个月,中国只有7个月。 在时间的意义上,成功是件特别不靠谱的事。就算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每天也都忧心忡忡,因为他们知道死亡迟早一天会到来。 那么,如何避免败局? 这件事,在战略层面上有四个核心要点: 第一,行业选择第一。 你必须要在有吸引力的行业中寻找有效位置,所以入对行,进入高速成长的行业是所有创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事情。 同时,如果已经是创业者,你必须要在你的行业中寻找具有吸引力的增长点。 第二,要警惕转折点的出现。 在高成长中随时警惕转折点的出现,转折点什么时候出现?我在后续的课里会讲,比如当陌生人开始出现的时候,转折点出现了; 当行业出现很多新专利的时候,转折点出现了;当行业出现大规模并购的时候,转折点出现了。 所以,在任何行业发现转折点的时候,形成自己企业的可再生能力,是一个企业永续发展、一个企业家核心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 第三,保持组织的灵活性。 我写《腾讯传》得到8个字,“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同时,公司内必须有容错的机制,必须鼓励局部创新,通过局部的创新引发全局转型,从而在组织上、人才结构上、资本上能够形成能力。 第四,个人决策决定组织命运。 相信企业家、创业者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企业的成功90%是创业者的成功,企业的失败90%也是创业者的责任。 没有一个创业者从第一天就在85楼,创业就是大家从一楼开始往上爬的修炼过程。 目前,中国企业数量超过2000万家,平均每分钟就诞生7家,然而它们存活率却低得惊人。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三分之一倒在了缺乏最强控制人上面。内讧、拖延、彼此消耗,最终拖垮了企业。 中国很多企业家不懂得人才管理之道,以至于失去了人心,在企业陷入危机之时,股东,高管,员工不是同心协力渡难关,而是内部利益争夺或四散奔逃。 ---- [http://zx.mtzxgf.com/aw3/f21c633fdc2a47c0aeb1d1543d90b1d6.html?id=BE18723A10E84DEEB65ABC74278F4E99 吴晓波:97%的创业企业都会在18个月里死去]
返回至
吴晓波:97%的创业企业都会在18个月里死去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