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巨亏600万,也绝不发国难财!中国最硬百年老字号,如今骨气全丢了?”的源代码
←
巨亏600万,也绝不发国难财!中国最硬百年老字号,如今骨气全丢了?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2021-04-26 当百年老字号开始信任坍塌,有多可怕? 这段时间,大家把劲儿集中在抵制耐克、H&M身上,可作为中国老字号中的老大哥——同仁堂,却并没有给中国品牌长脸。 北京同仁堂,除了质量黑榜,还登上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董事长高振坤,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高振坤落马10天,原总经理刘向光被查了。 更不长脸的是同仁堂这些年不断下滑,越来越拿不出手的业绩。 同仁堂年年上黑榜记录,远超国内其他上市药企。 而在同类中药老字号企业中,质量控制水平能如此低下的也真不多见。 我们的百年老字号,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经发现,在飞速扩张的这些年,全国各地的同仁堂居然干起了不同的事儿:有的搞直销、有的搞微商、还有的把百年老店做成了加盟店... 你骂的同仁堂,早就不是原来的同仁堂了。 1 中国最硬老字号: 宁愿亏损600万,也绝不发国难财 说同仁堂是中国最硬老字号,是因为同仁堂的确做了很多有骨气的事。 1987年,甲肝病毒肆虐,中国30万人感染上甲肝病毒 。 春节前后,上海各医院的肝炎门诊已经被蜂拥而来的患者挤爆了。 这年过年,同仁堂制药二厂的员工都没有回家,争分夺秒赶制板蓝根,抗击甲肝,9天时间,生产出180万袋板蓝根。 本来可以趁此机会大捞一笔,但同仁堂坚决不涨价,导致每卖出一包板蓝根亏损7厘钱,总共亏损17万元。 在那个时候,17万并不是小数目。 不发国难财,这是同仁堂的硬骨气。 1995 年,同仁堂的一款名叫偏瘫复原丸的产品突然卖爆了,拉药的车在车间门口排起长队。 这要是放到其他行业,就应该立刻加大生产,但当时同仁堂制药厂副厂长金霭英,却非常警觉。 她调查后发现,原来是一些经销商在媒体上大肆炒作偏瘫复原丸的疗效,宣称: 治疗一切偏瘫,一吃就好,永不复发 同仁堂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揭露虚假广告,再发声明,呼吁对症使用偏瘫复原丸。 经过一年的努力,产品销量下降了,金霭英反而开心了:虚假广告会毁了同仁堂,销量下降了,我的心也踏实了。 不赚不该赚的钱,这是同仁堂的硬骨气。 2003年非典期间,原材料药材采购价格成倍疯涨,同仁堂坚持不加价、不停售。 同仁堂61家门店满足了北京市抗非典药物1/3的需求,卖出198万服饮片和100多万瓶代煎液,结果又亏了600万元。 雷军曾在很多场合提到,在小米手机创业的过程中,他真正学习的只有三家公司:同仁堂、海底捞和美国的Costco。 其中,学习最多的是同仁堂。 一家科技公司跟一个药厂,有什么可学的? 雷军说,如果想要做成百年企业,则必须真材实料,而要想坚定不移的执行这一条,则必须把真材实料变成信仰。 故宫博物院至今存有清末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 即使经过上百年的药丸,依然色泽鲜艳、药香浓郁、疗效不减。 产品硬,骨气也硬。 同仁堂与云南白药、片仔癀、以及东阿阿胶并称为“中药四虎”,不仅成为了中国人最信任的药店,还成为了我们对海外的文化输出。 2 同仁堂, 如何沦为质检黑榜的钉子户? 这时候的同仁堂,原本可以凭借行业老大的优势继续对产品进行研发,真正开发些适合消费者的优质低价的产品。 但这几年,同仁堂却越来越飘了。 不仅口碑和利润下滑,还一步步沦为了质检黑榜的钉子户。 起家的药品开始频繁出现质量问题。 2016年,同仁堂因质量问题被点名6次,涉及翻白草、加味左金丸、熟地黄等多个品种。 到了2017年,质量情况并没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 据不完全统计,那一整年,因各种质量问题,同仁堂旗下企业超过10次被曝光,其中,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上“黑榜”次数高达7次。 这期间还发生过一件当时影响不小的误诊事件。 北京有患者因为例假迟迟不来,来到同仁堂新街口药店中医诊所看病,结果被一位姓张的大夫诊断为“月经不调,气血不足”,开了7天的药。 可没想到,这名女患者喝了17服同仁堂开的中药后,去医院一检查,发现自己在看中医前已经怀孕。 但同仁堂开的中药里面有孕妇忌用的红花和桃仁,被误诊的女患者去同仁堂找张大夫,张大夫只留下一句“孩子不要要了”,就再没有露面。 开始扩张之后的“保健品们”,更是黑榜常客。 除了常规的保健品、中药材之外,什么益生菌、鱼油、奶粉、纳豆、玛咖乌龙茶等等听起来和中医药毫无关联的食品,同仁堂也轮番上阵。 同仁堂产品玛咖乌龙茶 但产品线扩大了,质量却没跟上去。 2016年,同仁堂“阿胶造假”事件发生,本应用驴皮熬制的阿胶,居然检测出猪和牛的DNA。 2018年,“过期蜂蜜”事件,成为了那一年最大的丑闻。 工作人员一边说过期蜂蜜将被退给蜂农喂养蜜蜂使用,一边把蜂蜜被送进了工厂的原料库。 产品不过硬,但营销上却越吹越神。 同仁堂还多次因违法广告遭到查处,同仁堂清泉茶、同仁堂益健茶、葛根山药胶囊等,都存在着夸大产品效果,虚假宣传、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问题。 清泉茶效果真这么神,美颜软件都得集体失业。 同仁堂清泉茶营销广告 一个百年品牌,质量问题这么明显,难道内部看不出来吗? 事实上,同仁堂不是不想管,而是根本管不过来了。 3 再火的金字招牌, 也扛不住信任危机 同仁堂早就意识到了自己掉队的事实。 2015年,片仔癀、同仁堂、东阿阿胶、云南白药的身价还相差不大。 而仅仅用了六年时间,云南白药市值干到1859.26亿,片仔癀2135.8亿,同仁堂还不如云南白药的零头,东阿阿胶更是几乎止步不前。 跟前两者相比,同仁堂和东阿阿胶有着相同问题:产品力严重下降。 在天眼查上,同仁堂被标识为高新企业。 但刀哥看了同仁堂近三年来的年报,却发现了一些蹊跷之处。 同仁堂连续几年的年报,没有一年的研发支出对比营收占比超过2%,基本都在1.5%左右徘徊。 而2019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中注明,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最低不能小于3%。 这说明,同仁堂很可能没有达到高新企业的标准却一直享受高新企业的政策优惠。 与可怜研发投入形成对比的是,同仁堂旗下业务的毛利率非常高,基本都在40%以上。 钱是怎么赚到的? 全国各地的同仁堂,真是都各有各的狠招。 从2016年11月起,南京同仁堂便与和恩普达成合作,由恩普负责大健康产品的微商代理和经销。 追赶潮流干起了微商。 还推出过一款“珍嗖啦”减肥产品,有人服用后导致高烧41度、腹泻呕吐。经医院初步诊断,判断为霉菌细菌感染、肝损伤、白细胞严重降低。 北京同仁堂则干起了直销。 有网友曾经反馈,同样的同仁堂产品,通过直销渠道购买能足足比其他渠道购买贵出40%。 还有的更奇葩,自己报了个旅游团,被莫名其妙拉到同仁堂参观。 保健品直销主要针对的是老年人,这不明摆着想要利用老年人不擅长网购赚个智商税。 今年年初,同仁堂在北京开了3家体验店,主营却不是中医与药材,卖起了咖啡和药膳。 天津的同仁堂更狠,历经了8次股权转让,绕来绕去,跟狗不理绕成了“一家人”。 赚钱时候毫无顾忌的打着老字号的金字招牌,一出问题就开始甩锅。 未免有点不讲武德。 结 语: 同仁堂的故事,只是国内老字号的一个缩影。 这几年,我们被太多的老字号的傲慢操作洗过眼睛。 全聚德积重难返,至少背着2.4亿的亏损,狗不理失去口碑,关停了北京最后一家店铺,剩下的千余家老字号,20%长期亏损濒临破产。 只靠吃老本,在如今的市场是没有活路的。 我觉得,没有人希望,一家历经百年的药店,历经战火没有倒,最后却由于丢了一直引以为傲的诚信,而败在自己人的手上。 所有的捷径都是弯路,无论走了哪一个捷径,可能要花几倍的时间去弥补,对于老字号来说,甚至花的时间更长。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同仁堂挂在门前的古训。 拿不出硬产品,再长久的金字招牌,也将不堪一击。 钱赚到了,骨气别丢了。 ---- [http://zx.mtzxgf.com/aw3/8786306e159e473fbcacac76f86d4517.html?id=C2D9ACFF2F5F4D2AA24B6000221FE34B 巨亏600万,也绝不发国难财!中国最硬百年老字号,如今骨气全丢了?]
返回至
巨亏600万,也绝不发国难财!中国最硬百年老字号,如今骨气全丢了?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视图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主页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华师附中老三届
站群链接
社友网(sn)
产品百科(cpwiki)
产品与服务(sn)
社区支持农业(s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