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衍生景教,唐代以后,景教发展为基督教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道教衍生景教,唐代以后,景教发展为基督教

唐代初期,西域的景教进入中国境内传播。

景教原名“经教”。景教经典《序听迷诗所经》:

“其人见如此,亦为不信经教”。

不知何时改称景教。大约在元明之交,景教在中国消失。

400年前的明末,在陕西发现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有人怀疑该碑的真实性。我以为,该碑应该是可靠的。

“波斯经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史载明确。《唐会要》卷四十九:

大秦寺

贞观十二年七月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波斯僧阿罗本,远将经教,来献上京。详其教旨,元妙无为,生成立要,济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于义宁坊建寺一所,度僧廿一人。

天宝四载九月诏曰:波斯经教,出自大秦,传习而来,久行中国。爰初建寺,因以为名。将欲示人,必修其本。其两京波斯寺,宜改为大秦寺。天下诸府郡置者,亦准此。

尽管我们无法知道“经教”何时更名为“景教”(据景教碑,更名景教是自己的行为),重要的有两点:第一,唐代官方起初称之为“波斯”教,后正名为“大秦”教;第二,官方认定其教义与道教相通。

必须注意的是,景教碑碑文的内容、图案,与现行基督教教义严重不符。如果该碑是明末伪造,断不至于如此。

事实上,明末以来的基督徒学者,一直在以种种努力,试图填补该碑留下的一个个深坑(见后详述)。

基督徒李之藻、徐光启一看到碑上的十字图案,便称为“十字架”。民国时期的几位基督徒“大师”,更是不惜颠倒黑白,宣称景教是基督教的某一派。

举个例子。史载,唐代僧人崇一,因替唐玄宗的长兄看好了病,受到玄宗的褒奖。据此,民国著名的基督徒学者陈垣先生,为了实现一个循环论证(基督教传教士多能治病且教堂与医院相伴≌景教传教士大都是医生故而基督教传教士行医历史悠久),在《基督教入华史》宣称,查遍“高僧传”后发现:

“在(佛教)僧中一字辈极少。唐代曾有以一置之名上者(笔者注:即名一X),如一行等,然以一列下者(笔者注:即名X一),则遍找不得。”

陈垣先生“遍找不得”,我却一找就得。翻开《宋高僧传》目录,专门列传的佛僧,便有:道一(卷十)、如一(卷十九)、智一(卷二十九)。

陈先生依靠公然说谎,便成功地证明了:“崇一乃景教僧无疑”。

按既定的意识形态做文章,真是害死人。现代诸多学者,在研究景教时,大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首先以景教即基督教为前提,再搬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坛坛罐罐,居高临下地打开手电筒,洋洋洒洒地信口开河。如今,景教就是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几乎成了铁板钉钉的定论了。

如此不靠谱的“学术成果”,是建立在一个荒唐的假设之上的:现行的“西方历史”和基督教历史,都是绝对可靠的。

事实绝非如此。

一、唐代朝廷为什么青睐景教?

如前所述,因为在唐太宗君臣看来,景教教义与道教时基本一致的,所以,景教一进入中国,就受到唐太宗的肯定和支持。

更有意思的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宗周德丧,青驾西升。巨唐道光,景风东扇。”

景教徒的这16个字,意思非常明白:景教乃“老子化胡”的结果,如今不过是回归故土。

唐代以道教为国教。景教,既然是老子化胡而诞生的宗教,唐朝廷当然要高度重视,事实也确实如此,用今天的话来说,朝廷给钱、给政策、给待遇,积极扶持景教。景教在唐朝享受的种种荣耀,在景教碑中已有详述,这里不再赘述。

景教徒的说法,绝不是为了讨好唐朝廷编造谎言。

我们稍加研究,就能发现,景教教义的核心,从创世纪到哲学基础,确实是浓浓的中国风。

1、中国风味的“创世纪”

与《旧约全书》的“创世纪”完全不同,景教经典中的创世,没有耶和华造天地,没有亚当、夏娃,而是地道的中国风味,以天地人三才归一为三一。

《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

“真主无元,湛寂常然,权舆匠化,起地立天,分身出代,救度无边。日升暗灭,咸证真玄。……道惟广兮惟密,强名言兮三一。”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

“无上诸天深敬叹,大地重念普安和。人元真性蒙依止,三才慈父阿罗訶。”

《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

“时景通法王端严进念, 上观空皇, 亲承印旨,…… 即宣玄化匠帝真常旨:无元, 无言,无道, 无缘, 妙有非有, 湛寂常然。吾闻太阿罗诃开无开异, 生无心浼, 藏化自然, 浑元发无发, 无性, 无动。灵虚空置, 因缘机轴, 自然著为象本, 因缘配为感乘, 剖判参罗,三生七位,浼诸名数, 无力任持, 各使相成, 教了, 返元真体。夫为匠无作, 以为应旨顺成,不待而变,合无成有, 破有成无, 诸所造化, 靡不依由, 故号玄化匠帝、无觉空皇。隐现生灵,感之善应; 异哉灵嗣, 虔仰造化。迷本匠王, 未晓阿罗何功无所衒, 施无所仁, 包浩察微,育众如一。”

显然,基督教的“创世纪”和基本的哲学基础,统统是后来才演绎出来的。

2、撒旦竟然是“智慧”

这个世界本来好好的,又为什么会乱糟糟的呢?都是智慧惹的祸!

如何才能变好呢?绝圣弃智!

《道德经》:

“大道废,有人义。智惠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原来,景教中的撒旦,也是“智慧”!我们不妨再比较一下。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匠成万物,然立初人;别赐良和,令镇化海。浑然之性,虚而不盈;素荡之心,本无希嗜。洎乎娑殚施妄,钿饰纯精。间平大于此是之中,隙冥同于彼非之内,是以三百六十五种,肩随结辙竞织法罗:或指物以托宗,或空有以论二,或祷祀以邀福,或伐善以矫人。智虑营营,思情役役,茫然无得,煎迫转烧;积昧亡途,久迷休复。”

《志玄安乐经》:

“一尊弥施诃,曰:‘妙哉斯问!妙哉斯问!汝当审听,与汝重宣,但於无中,能生有体;若於有中,终无安乐。……但当安心静住,常习我宗,不安求乐,安乐自至,是故无中,能生有法。’……四种胜法。云何四种:一者,无欲, ……二者,无为, ……三者,无德, ……四者,无证,……”

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易经》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景教采用得很到位,《志玄安乐经》:

“弥施诃又告岑稳僧伽,及诸大众,曰:‘……岑稳僧伽!此经如是,能令见在,及以未来,有善心者,见安乐道,则为凡圣,诸法本根,若使复有,人於此经文,闻说欢喜亲近,供养读诵受持,当知其人及祖乃父,非一代二代,与善结缘,必於过去,积代善根,於我教门,能生恭教,因兹获佑,故怀愿乐。譬如春雨,霑洒一切,有根之物,悉生苗牙,若无根者,终不滋长。岑稳僧伽!汝等如是,能於我所,求问胜法,是汝等数代,父祖亲姻戚善, 尤多转及於汝’。”

4、崇拜东方

因为“暘谷来威”,崇拜太阳,所以崇拜东方,这才是十字“判四方”的意义所在(见下文)。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击木震仁惠之音,东礼趣生荣之路。”

 《至顺镇江志·大兴国寺碑文》:
 “教以礼东方为主,与天竺寂灭之教不同。且大明出于东,四时始于东,万物生于东。……一生生之道也,故谓之长生天。”
   敲“木鱼”、拜东方的原因,是基于中国哲学之“万物生于东”、东方为“生荣之路”。
   崇拜东方与太阳,是道家的传统,也是中国文化培育出来的东方草原的传统。自“夏后氏之苗裔”匈奴以来,直至蒙古无不如此。
   《汉书·匈奴传》曰:

“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夕拜月。”

   《周书·突厥传》曰:

“可汗恒处于都斤山,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每岁率诸贵人,祭其先窟。又以五月中旬,集他人水,拜祭天神。”

二、基督教诞生于何时、何处?

按现行说法,古罗马的屋大维时期,耶稣出生在伯利恒,后世把耶稣的诞生年定为公历的纪元,而耶稣的诞辰日今称为“圣诞节”。

按现行说法,在耶路撒冷,耶稣被逮捕,罗马帝国的总督下令,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比如,在古罗马史学家塔西陀《编年史》也提到了:

“那个使他们有基督徒称号的人----基督,已在提庇留时期,为巡抚所杀。”

围绕耶稣的出生、死亡,与罗马帝国的皇帝和大小官员相关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

众所周知,中国史籍中的大秦就是古罗马,早已写入史书。

事实上,古罗马帝国纯属子虚乌有,大秦与古罗马也毫无关系。在《大秦考:可能是中国人创建的国家,与罗马无关》《程碧波:纹明,从旧地图与中国古文献研究大秦(2.0版)》中,已有论述,不再赘述。

无疑,与基督教“起源”相关的什么罗马帝国的犹太省、总督、大小官吏,纯属子虚乌有的天方夜谭。

那么,耶稣是何时、何地的人?

关于耶稣的出生、死亡,在景教文献中,都有所记载。

关于耶稣的出生,《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神天宣庆,室女诞圣于大秦。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来贡。”

又,《序听迷诗所经》:

“天尊当使凉风向一童女,名为末艳,凉风即入末艳腹内。……末艳怀后产一男,名为移鼠。父是向凉风。有无知众生即道,若向风怀任生产。但有世间下,圣上放敕一纸去处,一切众生甘伏据。此天尊在于天上,普署天地,当产移鼠。迷师诃所在世间,居见明果:在于天地,辛星居知在于天上,星大如车轮,明净所,天尊处,一尔前后,生于拂林园乌梨师敛城中。”

关于耶稣的死亡,《一神论》:

“(弥师诃)为此自向拂林……执法上悬高,于彼时节,所以与命,地动山崩,……石忽不他所以,拂林向石国伊大城里,声处破碎……”

可知,耶稣生于拂林,死于拂林。

那么,耶稣是什么时期的人物呢?

景教文献一再强调拂林、波斯,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致的推测。

据中国历史文献,汉朝时,统治西亚大部,疆域西达地中海的国家,是安息。之后,波斯接收了安息的地盘。

根据《魏略》可知,三国时,安息尚在,波斯未兴。波斯的兴起、安息的衰亡,发生于南北朝时期,即公元400年之后。

《魏书》:

“先是,朝廷遣使者韩羊皮使波斯,波斯王遣使献驯象及珍物。”(《于阗传》)

“波斯国,都宿利城,在忸密西,古条支国也。……神龟中,其国遣使上书贡物,云:"大国天子,天之所生,愿日出处常为汉中天子。波斯国王居和多千万敬拜。"朝廷嘉纳之。自此每使朝献。”(《波斯传》)

在《魏书》中,安息国沦落为蕞尔小国,即后来的“安国”了:

“安息国,在葱领西都蔚搜城。北与康居,西与波斯相接,在大月氏西北,去代二万一千五百里。”(《安息传》)

南北朝之后,西亚地区,成了波斯的天下。

耶稣诞生于拂林,而拂林作为一个国家,正式出现于中国史册,似在《隋书》,如:

“波斯国,都达曷水之西苏蔺城,即条支之故地也。……西去海数百里,东去穆国四千余里,西北去拂菻四千五百里,……”(《波斯传》)

“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裴矩传》)

《隋书》为唐初魏征主持编撰,可知拂林的出现,最早是在南北朝晚期。

有趣的是,在《唐会要》、两《唐书》中,均将拂林、大秦混为一谈,但是,地理位置均与《隋书》所载以致:在波斯的西北。

按史书记载,隋唐以前的大秦,位于今埃及和红海两岸的广大地区;隋唐以后的大秦与拂林为同一地区,在波斯西北,大致在今黑海西部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在唐代,开元年间的慧超在《往五天竺国传》写到:

“(大食)彼王不住本国,见向小拂临国住也。为打得彼国,彼国复居山岛。处所极牢,为此就彼。……又小拂临国傍海,西北即是大拂临国。”

《新唐书·大食传》:

“大食之西有苫者,亦自国。北距突厥可萨部,地数千里。有五节度,胜兵万人。土多禾。有大川,东流入亚俱罗。商贾往来相望云。”

《唐会要》卷一百:

“又案贾耽四夷述云,……其奚深后有摩诃末者,勇健多智,众立之为王,东西征伐,开地三千里,兼克夏腊,一名钐(音所鉴反)城。”

在大食与西北的大拂临国之间,还有一个“小拂林”。这个小拂林就是苫国、“夏腊”(希腊),位于叙利亚至土耳其一带。

由此,关于耶稣生活的年代和地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如果大秦作为耶稣的出生地,那么,耶稣生活的年代,一定在公元400年以后。

2、如果大小拂林作为耶稣的出生地,那么,耶稣生活的年代,应该在公元550年以后。

3、耶稣的出生地,有三种可能:黑海西部地区、叙利亚地区、今埃及和红海两岸的广大地区。

三、唐代时,“基督教”尚未正式诞生

根据景教文献,可以证明,直到唐代中晚期以前,仍不存在“基督教”。因为,连十字架是个什么东西、耶稣是怎么死的,都没有统一的说法。

如果硬要说这时候已经有了一个“聂斯托利派”,那必然是荒唐的、凭空杜撰的。

1、十字不是“十字架”

景教的“十字”,与基督教的杀人刑具十字架风马牛不相及;也就是说,景教“没有耶稣基督最易被识别的标志,圣子在十字架上蒙难的形象。”

“十字”,在景教中确实是很神圣的东西。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判十字以定四方,……印持十字,融四以合无。”

元代《至顺镇江志·大兴国寺碑文》:

“十字者取像人身,揭于屋,绘于殿,冠于首,佩于胸,四方、上下,以是为准”。

可见,景教的十字,是阿罗诃为人类指明天地、四方的“工具”。

分清了四方,于是有了“四天下”。

《一神论》:

“但四天下,长令念善,愿成好者,一是也。四天下思恶,迷惑众人,是堕恶道者,恶魔也。”

在景教的十字正中,均有或圆或方的图案。据此分析,大体是:以阿罗诃中心,分别天地东南西北。所以,十字高度神圣。

深入分析,这样的“十字”,不正是中国风味的东、南、西、北、中“五行”么!

事实上,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出土的景教器物上的十字,统统不是“十字架”(见附图)。

2、耶稣是绑在木头上死去

《马太福音》说:

“他们既将他钉在十字架上、就拈阄分他的衣服。……当时、有两个强盗、和他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

但是,在景教经典中,并非如此。

《序听迷诗所经》:

“其日,将弥师诃木上缚著五时,是六日斋,平明缚著,及到日西,四方暗黑,地战山崩,世间所有墓门并开,所有死人并悉得活。”

《一神论》:

“(弥师诃)为此自向拂林……执法上悬高,于彼时节,所以与命,地动山崩,……石忽不他所以,拂林向石国伊大城里,声处破碎……”

耶稣不是钉死在十字架上,而是被高高地绑在木头上面的。

毫无疑问,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这样血腥的故事,是后来演绎出来的。

3、崇拜太阳
景教之名,当主要来自太阳崇拜的教义。“悬景日”、“登明宫”、“亭午升真”。《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悬景日以破暗府,魔妄于是乎悉摧。悼慈航以登明宫,含灵于是乎既济。能事斯毕,亭午升真。”

升真,也选在太阳高悬的正午时刻。

“景”,就是普照三界,使人们真性不迷的太阳。《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幢记》:

, “建兹幢记,镌经刻石,用尉亡妣安国安氏太夫人神道及亡师伯和,愿景日长悬,朗明闇府,真姓不迷,即景性也。”


   十字中,常有太阳图案。景教流行中国碑顶部中心图案就是太阳。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国有僧结和,瞻星向化,望日朝尊。”“暘谷来威,月窟毕萃”。可见,在景教徒看来,日、月也是有灵的。
   景教徒把阿罗诃喻作太阳。《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幢记》:


“我无元真主匠帝,海而畜众,类日月辉照,五星运行……”



四、大量吸纳佛教道教因素

不仅借用大量的佛教概念,甚至连耶和华(阿罗诃)也来自于佛之梵语阿罗诃(应供,应于人天之供养)。

1、世界的构成

《一神论》:


“以此故,知一切万物,并是一神所作。可见者不可见者,并是一神所造。……无天梁柱,天得独立。……人见在天地安置处,人亦无安置处,因此道是无安置处,安置为是水上安置。水何处安置?风上安置。……由是神力,天地不败。……有可见,则是天下从四色物作,地、水、火、风,神力作。……魂魄神识是五荫所作,亦悉见,亦悉闻,亦言语,亦动。”

     这基本是照抄佛教教义。

2、采信六道轮回

《序听迷诗所经》:


“天尊常在静度快乐之处,果报无处不到。……人身到大,亦合众生等思量,所在人身命器息,总是天尊使其然。众生皆有流转,关身住在地洛。……善有善福,恶有恶缘。……人常作恶,及教他人恶,此人不受天尊教,突堕恶道,命属阎罗王。……众生若怕天尊,亦合怕惧圣上。圣上前身福私。……不多此三事:一种,先事天尊;第二,事圣上;第三,事父母。为此普天在地并是父母行。据此,圣上皆是神生。今世虽有父母见存,众生有智计合怕天尊及圣上,并怕父母。好受天尊法教,不合破戒。”


《一神论》:


“魂魄神识是五荫所作,亦悉见,亦悉闻,亦言语,亦动。……胎中不住,所以知在先母胎中生。……为如此,生能修善种果报,彼天下须者,皆得在此天下种于后去。”


  3、崇拜莲花
   各个碑刻中,要么莲花捧十字,要么天尊手握莲花。莲花于佛教的价值,无需多说。
   如果起源于耶路撒冷的基督教,以莲花为圣物,那才是咄咄怪事。
   4、僧人削顶、烧香、给神像上贡品
   与出家的基督徒禁止剃头绝然相反,《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存须所以有外行,削顶所以无内情”。

   景教僧人与佛门僧人一样,都是削顶剃发的。
   景寺烧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代宗……每于降诞之辰,锡天香以告成功”。

  “ 香以报功,仁以作施。”


   上香,是景教僧人的必修课。
   景寺给神像上贡品,《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象,来献上京”。

   “七日一荐,洗心反素”。 


   阿罗本是带着经书、神像来到长安的;他们每七天给神像更换一次贡品。
    5、禁杀生吃肉
   基督教不仅不禁止杀生,而且,耶和华说他造一切动物就是给人吃的。后来有所戒律:两个脚丫子的动物不能吃云云。《旧约·创世纪》中耶和华还吃烤肉;《新约·约翰福音》中耶稣还帮助打渔,并与弟子们一起以鱼为早餐。
   景教不是这样的。
   《序听迷诗所经》:


“第五愿者,众生自莫杀生,亦莫谏他杀。所以众生命共人命不殊。”

   “莫使众生杀祭祀,亦不遣杀命……吃肉啖美”。


   《一神论》:


“如怜一切众生,见在天下,怜敏畜生,一神分明见。天地并一神作,由此处分”。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斋以伏识而成,戒以静慎为固。”



五、结语

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自西域征调军队平叛。《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提到的景教僧人伊斯,便是奉命而来并立功:


“始效节于丹庭,乃荣名于王帐。”


可见直到此时,景教的教义依然如此。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1、直到唐朝时,基督教远未成形,尚处于大量学习中华智慧和借鉴各方宗教教义的阶段。

2、可以肯定,基督教正式成为拥有成熟教义的宗教,一定是在唐朝以后的事情。


附:出土景教“十字架”

   出土的景教十字器物、图案,或构天圆地方寓意,或为天地八极(八芒)之形象,均为典型的中国风味。


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上的十字图案


洛阳出土的唐代景教经幢,中间为十字图,左右两幅为道教飞仙或佛教飞天



元代赤峰瓷碑,莲花托起十字图案


明末发现于泉州的碑刻图案,形式与赤峰瓷碑大同小异,但正中间为太阳


元代铜牌,显而易见的是:十字判四方。

正中四方图里是万字符,四方之外是圆形,可以联想到天圆地方。


元代金属牌,则表达出天圆地方、四方八极、光照八方的概念;四个鸟头即赤乌(太阳) 道教衍生景教,唐代以后,景教发展为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