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学校如何解决三大难题

来自通约智库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合法性、有效性、社会化

美国家庭学校如何解决三大难题

■陈知纲

  美国的家庭学校是以家庭为教育基地,以子女为教育对象,以家长为教育者,以塑造孩子的宗教、道德、智力等综合素质为目标,对学龄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模式。追溯它的过去和今天,或许可以为我们认识当前某些类似的教育现象带来启发。美国的家庭学校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其精神实质是回归美国传统的瓦斯普文化(WASP,即白种盎格鲁-撒克逊人中的新教徒为主体的文化),而采取的形式是其先辈踏足美洲大陆时家庭教育的现代翻版。

  美国教育部非公共教育办公室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家长之所以选择家庭教育,原因主要包括:宗教与道德原因,希望重塑其宗教信仰及根植于此的伦理道德观;对学校教育环境、校园安全、毒品的担心;对学校的学术教育不满,认为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存在机械化、模式化、无视学生个性、教学效率低下问题。支持家庭学校的人中,各派基督徒占82%,其理念是重建基督教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不难想象,最初选择家庭学校的父母抱着怎样一种复归传统的热情。

  尽管美国现代家庭学校教育模式承载着人们的厚望,但它所走的仍是一条艰难之路,其中重大困难主要有存在的合法性、教育的有效性和受教育者的社会化。

  努力争取合法性地位

  家庭学校的合法性一直受到人们质疑,症结在于它与美国义务教育法相抵触。在巨大压力下,美国的家庭学校最初经常处于半地下状态,铤而走险的往往是一些保守派信徒。他们以忘记为子女注册、错过注册时间为借口,在家对子女进行教育,因此而受处罚者大有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一系列法律诉讼后,其结果终于朝有利于家长一方发展。1983年,美国“家庭学校权益保护协会”成立,在其推动下,家庭学校终于在全美50个州取得了合法地位。

  加强管理促进教育有效性

  家庭学校教育的有效性是另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调查显示,美国从事家庭教育的家长多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受过良好教育,可以达到家庭教育目标,但另一半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家长则有些困难。然而,不少家庭自发地开展协作,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家庭教育组织,作为交流的平台。目前,美国全国性家庭教育机构有20多个,各州也有一些家庭教育机构。此外,美国各州政府与家庭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冲突、磨合后,建立起家庭学校教师资格、教学标准、培养目标、与公立学校交流等指标,规定家庭学校的家长须具有教师资格、其教学须建立统一的标准、学生成绩须定期接受评估、学生须参与公立学校课程和课外活动以利用公立学校资源等,以此来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家庭学校教学信息共享及教学模式的转换,大大扩充了家庭学校可利用的资源。

  家校合作弥补社会化缺陷

  受教育者的社会化问题困扰家庭学校时间最长,也最棘手。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担心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美国作为一个文化、经济、宗教多元并存的国家,必须依靠公立学校来凝聚整个社会,以保证民族团结,而家庭学校则有可能破坏这种凝聚机制。第二,学生成长过程中只有接触不同类型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家庭学校的学生接触面狭窄,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第三,某些具有不良心理或价值倾向的家长可能会将其思想传递给孩子,影响其社会性发展,导致其对社会抱有狭隘、错误甚至仇恨态度。现在,家庭与学校在政府敦促及自身需要推动下,得以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合作。公立学校也逐渐意识到家长参与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支持和理解家庭学校,并与家长建立起合作关系,对在家上学的孩子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包括允许在家上学的儿童参加当地学校的课程,作为其所学课程的辅助,允许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允许其搭乘公立学校校车,家校双方逐渐走向融合。由此,家庭学校的社会化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美国家庭学校在基本克服了上述困难之后,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据美国家庭学校协会统计,2005年至2006年,约有190万儿童在家上学,2007年增至240万人。据美国教育部预计,到2016年前,学龄人口将增加9%,因此家庭学校的增长率仍将维持下去。

  从家庭学校取得的教学成果来看,家庭学校的学生在大学入学考试(SAT)等国家级标准测试中成绩高于平均水平。目前招收家庭学校学生的高中后教育机构超过700所,其中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家庭学校的培养出的学生已得到认可。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